武人包袱中有搖鼓,說明他可能還有家人,找機會打聽一下,將其遺物送還。十餘兩銀錢對於普通家庭也算不小的數目。
袁道士的度牒本是官府所發,交回官府即可。至於那羊皮書籍……
顧予稍作猶豫後,翻開一看,只見暗黃的羊皮內捲上,淡淡寫著《袁守仁感應通玄錄》七個大字。
細細閱讀,這才知道,這羊皮書籍竟是道士自傳!
原來,這袁道士原名叫做袁守仁,本是一屆書生,前往臨安府歲試時,偶然宿於一座荒廢的道觀中。
一夜醒來後,他發現荒廢的道觀竟重拾昔日景象,繁華熱鬧,弟子道童眾多。
慌忙奔下山,卻發現早已物是人非。父母、妻兒、親朋、好友……盡皆不見。
舉世茫茫,無一人認識。悲痛之後,收拾心情,他歷經兩次科舉,終於金榜題名,外放成為了一縣父母官。
次年,赤地千里,餓殍遍野。朝廷撥下的賑災糧款卻被層層經手,十不存一。
他於心不忍,私開皇倉放糧,卻被下獄問罪,午門斬首。
恰在此時,昔年所遇道觀之主不知從何處出現,贖走了他的屍體,用仙術替他縫合了頭顱。而後,他拜在觀主座下做起了道士。終日與鶴為友、與鹿為伴。
百年匆匆而過,雙稀之年,他壽終正寢。
黃粱一夢。
自此,袁道士堪破生死之關,明瞭仙凡之妙。依著夢中所學,求仙問道,竟讓他自個兒琢磨著踏上了修行之路。
只是,不知什麼原因,亦或是他夢中所學不少皆是晦澀難懂,亦或是又非大富大貴,只能自己尋找天材地寶,財侶法地一樣不佔。
縱然有著黃粱一夢的經驗,重修一世,匆匆三十餘年,他卻是蹉跎歲月,境界提升緩慢。
於是,他開始遊歷四方。沙漠戈壁、高山峽谷、沼澤湖泊……足跡遍佈大江南北。
近年來,他感覺身體不支,法力大為消減,預感大限將至,便在京城停下了腳步。將這一生經歷,慢慢謄寫在這羊皮書中。
京城隱居,本是自由自在,只是一次善心,從鬼怪手中救了鄰里,卻被鎮邪司發現,強闢為吏,終是因此丟了性命。
一冊羊皮書,囊括了袁守仁的一生。
令顧予驚喜的是,羊皮書中不但記載了袁道士的生平經歷,自身所學亦詳細記載在了其中。
這個世界可與前世小說中人人皆可修煉,心法秘籍爛大街的世界完全迥異。極其重視傳承。修煉之法,乃是一門一脈絕密,基本不會外傳。
很多門派的修煉之法,仍然採用最原始的口口相傳。這是一門根基,即便是師徒之間,所教所學亦不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