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1月份,當月的工資、獎金準時發放下來後,員工們的人心徹底安定了下來。
周子瑜又裁掉一批混日子、陰奉陽違的員工,再次安插了一批從內地帶來的人手,算是初步掌控住了局面,就開始進行改革,頒佈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簡單來說就是四個字開源節流,甚至在節流上更是做到慳吝二字。
很多人都有一個誤解,就是TVB藝人的收入很低,一個老牌TVB藝人收入甚至不如內地三線開外的演員。
TVB為什麼就不能大方點,給藝人多加點工資?
實際上,這工資還真不能輕易加。
別說擁有4000多名員工的TVB,就是目前只剩下700多人的亞視,一個月人員薪資支出就要一千多萬(港幣)。
多加一點工資,開支就會暴漲。
周子瑜在入主亞視以後,算是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做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人員薪資支出一個月一千四五百萬港幣,一年就是將近兩億港幣,再加上舉辦大型活動也很費錢,以及電視臺執行開支。
也就難怪2011、2012年亞視會分別虧損3.4億和3.78億港幣。
為了重振亞視,周子瑜這次帶過來了10億港幣。
但李哲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不能總往這泥潭裡面砸。
周子瑜節流的第一步就是叫停了一切大型活動,甚至停辦了明年的亞姐選美。
亞洲小姐早就沒有當年的熱度了,影響力一年不如一年,沒有必要為了硬撐面子再浪費錢。
接著她又徹底砍掉了電視劇、綜藝製作部門,電視臺以後只製作普通節目,電視劇、綜藝都跟趣酷娛樂共同製作,不再獨立製作電視劇、綜藝。
從2007年開始,亞視就開始減少拍攝新劇,甚至完全停產。
主要是因為投資與回報不成比例,投資一部電視劇得花上千萬,但廣告卻賣不到100萬,版權也賣不上價,一部電視劇往往要三四年才能收回成本。
港島這邊市場太小了,投資大了很難收回成本,唯一的辦法就是跟內地進行合作,共同製作分攤投入。
為了最大化降低人員開支,周子瑜甚至準備再裁掉一批能力平庸的老員工,從內地招人進行替換,再多找一些實習生來港實習。
這時內地和港島的工資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同樣能力的員工,港島這邊的薪資待遇要比內地高出三四倍。
哪怕是給來港工作的人員加倍發工資也要划算得多,只要為他們解決好食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