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是國內明星、名人們都以代言歐美大品牌為榮,引導著粉絲、年輕消費群體去購買,並以其為時尚,國產品牌又怎麼可能做得起來,怎麼可能實現產業升級?
也就是李哲掌握著國內最大的民營娛樂集團,可以透過利益捆綁的方式讓旗下的明星、網紅們拒絕為歐美大品牌代言。
並封殺所有為歐美大品牌(僅限相應的服裝、化妝品)代言的明星、網紅。
趣動集團旗下所有的公司拒絕與其合作。
這樣一來,就不是頂流明星們為了代言歐美大牌互相爭搶了,而是歐美大牌們難以在國內找到有影響力的頂流代言人。
幾年下來,一些歐美大品牌在國內的影響力必然大降,然後再趁勢反攻,推出高階產品在國內、港澳地區,乃至東南亞市場和歐美大牌進行競爭。
很快,白薇和張文君就看完了策劃書,先後放下了手裡的檔案。
“李總,品牌的名稱還沒有定下來是嗎?”白薇說。
“品牌名字我想了幾個,不是已經被人註冊了,就是感覺不太合適,你們倆商量著定吧,實在不行就公開對外徵集。”李哲說。
“李總,伱取的什麼名字?”張文君好奇問。
“華裳,章服之美謂之華。”
“這個名字很不錯啊!”
李哲搖了搖頭,“這個品牌名稱文化特色太強了,不利於對外推廣,品牌名稱要夠簡單、通俗易懂,還要好聽,符合潮流,這樣才容易被消費者記住,利於宣傳推廣。”
他現在有些理解為什麼很多國產品牌都起個洋名字了。
美特斯邦威、TCL、奧克斯、TPLINK……這些都是國貨。
因為很多國人就是偏愛、信任國外品牌。
不過,李哲雖然放棄了華裳這個品牌名稱,但卻打算做一個華裳漢服系列。
漢服實用性不行,在美觀上卻是吊打西式服裝。
這也是為什麼即便沒有上層推動,後世也能掀起漢服熱、漢服運動的原因。
又有哪個女生能拒絕一套好看的漢服呢?
真要能把漢服運動給做起來,讓國內每個年輕女生都擁有一套物美價廉的漢服,就是幾百上千億規模的市場。
況且海外還有6000多萬的華人華僑,以及眾多的華語文化愛好者,這些都是可以輸出的海外市場。
後世對漢服著迷的老外也不少。
白薇想了想說:“叫卓雅(JORYA)怎麼樣?”
“這是個女裝品牌,早就有了。”張文君提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