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加班底薪只有8001000元。
這時全省平均工資也才2900元。
而趣動集團的周邊工廠,每天只需要工作10小時,週末休息一天半,一個月就可以拿到2800元左右,並且入職三個月轉正後就給交社保。
一個月2800元這不比普通白領差了,再加工作、住宿條件和伙食也都是也是一流的,這就讓想進入趣動集的工廠工作的人趨之若鶩。
只不過工廠招人的標準也高,不是條件比較優秀的根本就進不來。
趣動集團的工廠給員工開出這麼高的工資,無疑是打破了整個行業的規則,會受到同行的排擠不說,也增加了生產成本和競爭壓力。
好在產品都是銷往歐美的影視遊戲周邊,成本低利潤大,多增加點成本,也完全在可接受範圍之內。
趣動集團當然可以和國內其他企業實行一樣的工資標準,安心吃人口紅利,這樣不但利潤更高還不會引來麻煩。
但實業興國,實業才是一個國家的根本。
李哲深知十年後會發生什麼情況,在經歷了世界工廠的輝煌後,國內開始出現了用工荒。
更重要的是觀念的轉變,這時工廠有點技術的高收入工人,還是比較受尊重的。
可十年後,只要是在工廠打工,就算技術工種也不怎麼受尊重了,一樣都是臭打工的。
年輕人沒人願意進工廠,只想當明星、網紅。
這種觀念和風氣的改變問題大了。
可沒有一個大國是靠娛樂產業崛起的。
李哲不求能改變整個大環境,只想在小範圍內做點什麼。
他現在有點理解richard劉的想法了,底層出身的人是不乏那種,有錢有勢後就去變本加厲剝削別人的人。
就像那個藝人出身的小娛樂公司老闆,做藝人時被經紀公司剝削,等自己做了老闆後就變本加厲地從手下藝人身上剝削回去。
但也有不少地底層出身的成功者,是有情懷的,更懂底層人的艱辛,想要做點什麼。
不過,這種情懷是會被現實打擊,消磨的,李哲也不知道自己身上這最後一點情懷什麼時候會消失。
蔣宏珊一邊引領著李哲參觀車間,一邊做著講解,還想讓員工們先停下來,給他們介紹一下李哲的身份。
可李哲卻沒有讓她這麼做。
他是來工廠視察,瞭解情況的,不是來顯擺身份,干擾生產的。
等把幾個車間都參觀了一遍,時間也就到中午了,工人們紛紛下班,去到食堂吃飯。
跟在蔣宏珊身後的一個主管說:“李總,時間差不多了,要不先吃飯吧,飯店已經安排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