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正是股票交易的時間,九龍交易所裡已經彙集了許多人,看著裡面人頭攢動的情況,霍文峻露出了笑容。
雖然如今的港島還沒有成為後世的國際金融都市,但是現在已經有了一些苗頭,從股市就可見一斑。
當然,港島股市崛起也是有一些原因的。
首先,港島大部分人口都是來自於大陸的東南方,潮汕人賭性大,經商風氣盛行。所以港島的股市十分的繁榮,幾乎可以說是人人都會炒股,這種情況就為港島股市提供了龐大的股民基礎。
其次,後世港島成為國際金融都市也是因為地域原因。港島是大陸對外的一個視窗,十億以上的人口資源之力支撐,港島不起飛才怪。
在港島,股市價格看得便是1969年恒生銀行公開發布的恒生指數,簡稱恒指。
港島股市的繁榮這一點,從港島現在有四家股票交易所就可以看出來,後世存在的港島聯合交易所還沒有出現,要等到1986年才正式執行。
現在,還是港島證券交易所(1947年成立)、遠東證券交易所(1969年成立)、金銀證券交易所(1971年成立)、九龍證券交易所(1972年成立)這四大交易所並存的局面。
因為家住九龍地區,所以霍文峻沒有捨近求遠,而是直接選擇九龍交易所,畢竟他就這麼一點資金,到哪裡都一樣。
沒錯,霍文峻準備炒股,因為他需要資金。
如今他手上的資金在扣除了雜誌社和‘迷情’的運營成本,以及其他雜七雜八的方面後,大約還有200萬左右,雖然不少,但對於計劃中的目標,還遠遠不夠。
接下來他需要更多的資金。
所以他想到了股市。
前世對於炒股霍文峻是一竅不通的,但如今金手指在身,炒股對他來說並不難。
只用了一個上午,他就從股市門外漢,變成了專家級的精英,從眼界、技術等各方面來說,已經凌駕於大部分人。
不得不說,掛逼就是這麼的不講道理。
有了十足的把握,霍文峻便準備在股市上撈一筆,方便接下來的計劃。
不過他並沒有立即行動,而是選擇了往門口不遠處的報亭走去。
開始之前,他要先了解一下情況,尋找有用的資訊,而報紙就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渠道。
與霍文峻同樣想法的人還不少,會來交易所的,本就是不差錢的,且也懂得訊息的重要性,而能夠提供訊息的報紙當然是他們的首選。
因此報亭的生意很好,報亭老闆收錢都收不過來,霍文峻也沒去挑挑揀揀,各種報紙都拿了一份,付錢走人。
過程中他還注意到一個情況,除了報紙之外,這家報亭也有賣《風情》、《尋歡》和《龍虎豹》,令他滿意的是,買的人並不少,只是他停留的十來分鐘裡,就已經賣出了七八本。
這無疑是一個好現象,霍文峻對此很滿意。
沒有再浪費時間,霍文峻直接從最上面的《信報》開始看,沒有去管其他的八卦娛樂新聞,直接翻到了經濟金融板塊,快速地瀏覽起來,同時記憶有用的資訊。
見他看得認真,阿布坐在一旁靜默不語。
時間就在霍文峻的聚精會神中流逝。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