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漸熱起來,鍾家窪小區葡萄長廊下乘涼的人們漸漸多起來,家長裡短,大事小情,說不盡的人情冷暖,說不盡的衣食住行。
說到吃,當然少不了油鹽醬醋。
“老劉,打醬油去啊?”熱情的街坊互相打著招呼。
老一輩的人都說“打醬油”,後世的年輕人,已經無法再見到“打醬油”的真實場景了。
80、90年代,趕街的時候,人們會拿著空瓶子去糧油店續一瓶“二級醬油”。空瓶子基本上都是人們喝酒或喝飲料剩下的,形狀多樣,能裝的醬油分量也不同
90年代初,以個體戶為代表的小賣部在很多鄉鎮很常見,當時價格都是按幾提來算,用提子把醬油從桶裡舀出來,再透過漏斗把醬油倒到空瓶子中,如果一提正好裝滿一瓶,那就是兩元錢,這一提就是一斤。
如果空瓶子裝不下一提,就用眼睛看,憑經驗差不多收個錢。兩元錢裡能賺個幾毛錢。
鍾家窪小區的商店裡,大多是瓶裝醬油了。
“大家嚐嚐,我們廠的醬油。”秦東笑著下車,從後備箱裡拿出幾箱醬油,“大家多得意見……”
“大東,這是你們廠產的醬油?”絡腮鬍大叔笑著問道。
“我石城的廠子產的,以後啊,產品多的是……”秦東笑著,迎面就看到杜源走了過來,小秦巡屁顛屁顛地跟在姥爺身後,見到父親,早飛一般地跑了過來。
“爸,嚐嚐,我們廠的醬油。”回到家,秦東笑著把一瓶沒有貼商標的醬油和一瓶豆瓣醬放到桌上,“豆瓣醬,噢,也是這個廠的,正在試驗,上市估計也得有個一年半載的……”
杜源是廚子,也喜歡做飯,光廚房裡的菜刀就掛滿了一面牆,“嗯,這味道挺新鮮,有股厚實勁,不象是豆子釀造出來的……有股乾肉的香味……”
“爸,要麼說你是行家,”秦東毫不掩飾地誇著老丈人,聽得剛進家門的杜小桔一個勁地樂,“還真不是用豆子釀造出來的,是用我們廢棄不用的乾酵母。”
“哦,怪不得,嗯,鮮,好吃。”杜源用筷子蘸著醬油,放進口裡,“顏色也不錯。”
杜小桔和小桔媽也湊了過來,秦東廠裡產的醬油,以後家裡常吃的可就是這份醬油了。
“媽,你感覺比我們的燈塔怎麼樣?”杜小桔問道。
“嗯,都還成。”小桔媽砸著嘴,“大東,你們這種醬油賣多少錢一瓶?”
“三塊九。”秦東從箱子裡又拿出腐乳來,與豆瓣醬一樣,這都是石城的新產品。
“三塊九?”小桔媽笑了,“比燈塔可貴著一塊錢呢,這是醬油醋,能有人買嗎?”
是啊,杜源看著女婿,“這些東西,你貴一分錢都有人惦記著。”他看看從門外進來的杜小樹,得知姐夫回來,杜小樹必定是要趕回家裡來的。
小桔媽也笑了,“前院的大胖嬸子你們還記得吧……”
七十年代,生活水平低,大家口袋裡沒有錢,錢的價值,作用很大。
“那時供銷社賣散裝醬油,一斤三毛二分錢,胖嬸買了一毛錢,她提起醬油瓶看了看,說營業員短斤少兩,少打了一分錢。營業員不服,雙方吵了起來……”
在大家的提議和監督下,還真的檢測出結果,是少了一分錢的醬油。
“營業員當時的解釋是:可能在打醬油時,手抖了一下,提罐溢掉了一點,你們猜胖嬸怎麼知道,少打了她一分錢的醬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