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哼著歌曲一邊在廚房裡忙碌,很快,熱氣騰騰的雞蛋麵就端上飯桌,“大笑笑,起床,刷牙,洗臉,吃飯,上學……”
聽著耳邊的響動,聞著熟悉的氣味,秦東笑著倚在床頭上。
“快,又要遲到了,這個周你都遲到兩次了……”妻子與兒子走了,門被關上了,秦東真是懶得起床,如果不是上午有一個專訪,他情願這樣一直躺下去。
上午九點,搜狐財經頻道的記者準時進入他的辦公室。
馬上要進入新世紀,網際網路的優勢很明顯,如果換作紙媒體或者電視媒體,秦東的這個三個小時的專訪大概是要延後幾天才能播出,現在,下午,這個專訪就出現在了網路上。
專訪交談的話題是啤酒業全新的題目:外資退潮,中國啤酒市場是否三分天下。
記者:現在資本的影響越來越大,金融資本也在越來越多地進入產業。譬如秦啤在併購中遇到了中潤這樣沒有產業背景的資本大鱷,你怎麼來看這樣的資本力量?
1994年,中潤進入國內的啤酒業,當時你是否有所關注,或者有沒有意識到中潤的威脅,什麼時候感覺到了威脅?
秦東:1996年,印尼的何鴻圖在中國買了一個6萬噸的啤酒廠,經過包裝之後就賣給了日本的朝輝啤酒,大家說是“國策現象”。
而當時的情況是,很多的國外企業到中國來買企業,最多的是歐美企業,中潤買了瀋陽的冰霜啤酒,並沒有引起大家的重視。1998年,中潤不但買了冰霜啤酒,還陸陸續續買了好幾家企業,更重要的是它要進入四川,下手藍劍啤酒。這一系列動作說明他在規劃他的全國戰略藍圖。這個時候我們引起了重視。
記者:秦啤、燕山與中潤現在有點三國鼎立的味道,秦啤今年併購步伐是否會放緩,是不是感到了這種鼎立的阻力?秦啤的併購策略是不是要改變?
秦東:現在的阻力還是潮流問題。前三年,國家提出三年解困,國家拿出政策來,免掉兼併企業和被兼併企業欠銀行的利息以及稅收等等優惠政策,現在這些政策都沒了。
另外最好最便宜的企業馬上就要被收購得差不多了,併購難了。
將來會出現兩種現象:一種現象是我們跟對手“掰手腕”,等我們佔了上風,便乘勝擴張。
第二種現象就是秦啤不參與作戰,比如,兩家旗鼓相當的企業打消耗戰,消耗到一定的程度後,總有一個不行,那我們就進去。
原來排著隊賣企業的現象,我認為,再下去一年兩年,也會一去不復返了,秦啤大規模的購併搶佔制高點後會進入了補充階段,“守株待兔”,等機遇,而不是主動去找了。
記者:您認為將來三家啤酒誰會佔上風?中潤挾巨資進入啤酒市場,圖謀全國,燕山經營華北華南,步步為營?
秦東:中潤走的是投資的路,秦啤走的是低成本擴張的路,打組合拳,形成了中國啤酒業的工廠網和市場網——這是我的兩大天羅地網。
天羅就是市場的網路,地網就是工廠的網路。從這個角度講,國內沒有一家啤酒廠比秦啤更有優勢。
記者:您的意思是說,在與中潤和燕山的較量中秦啤已經佔了上風?
……
北京,電腦螢幕前,楚徵認真仔細地盯著每一句話,就好象那個操著一口秦灣腔的年輕人正站在他面前一樣。
秦東:我認為與中潤相比,我們是有優勢的,與燕山相比,我們並不處於劣勢,十月下旬,我們會進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