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東印象中,最早的尋呼機銷售是無線局壟斷的,排隊交錢填表領機器,不像消費倒像是到工商局辦理執照,顧客必須守規矩。
隨著尋呼臺增多,漸漸的圍繞著市無線局,開始出現一些小店,但是還不成規模。後來好像是街道辦事處又蓋了很多門頭房,這樣的尋呼臺才越開越多,逐漸形成後來的規模。
他要開一家尋呼臺,地方當然也要選擇在電務段周圍。
“我們秦灣電務段在開辦尋呼臺上有著先天的優勢……”李國平很是能侃,兩人級別一樣,可是秦東比他年輕太多,所以他對秦東更是高看一眼,親自帶領秦東參觀起來,“我們秦灣電務段在鐵路系統中擁有電話、電報、通訊、訊號等通訊業務……”
“我們的鐵路尋呼臺還有著尋呼漫遊的優勢。”這一點秦東明白,隨著各地鐵路尋呼臺的建立和運營,在各路局、分局範圍內聯網漫遊已成趨勢。
“你看,尋呼臺的尋呼員接到電話後,先在電腦上輸入資訊,透過網路傳送到遠端發射塔的編碼器,再透過發射天線轉化為無線電訊號轉發出。”
鐵路匯通尋呼臺的發射天線設定在電務段通訊樓上,並立的還有單工對講天線。主機設定在電話所,從北京的一家公司購買安裝。
秦東注意到,電務段的工作人員用的還是“王碼字根輸入法”。此那時的電腦還沒有WINDOUWS,是在DOS系統下工作,黑底白字。
電腦還需要按裝“漢卡”,不然就顯示不出漢字。所以此時漢字尋呼機比較貴,數字機才得以流行了那麼久。
去年,堪稱是是中國尋呼業的轉折,BP機上一連串空洞的符號變成了生動的文字。漢顯機一經面世就受到了使用者的青睞,1992年春節,北京126尋呼臺每小時尋呼甚至達到了1萬次以上。
“李段,我們雖然第一次見面,但也是神交已久,我冒昧問一句,開辦這樣一家尋呼臺,你們的裝置使用費用,加上我的裝置投資與購買電腦的費用,一共需要多少錢?”
李國平笑著看看他,“最少七十萬。”陪著秦東進來的電務段的團高官就是一陣咋舌,七十萬是什麼概念?一個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資兩千多一點,不吃不喝要三百五十年。
秦東笑了,尋呼臺的收入主要是服務費,在九十年代初的秦灣,一家尋呼臺最低日銷量50臺以上,最好時日銷量200多臺,那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每天都是十萬二十萬的日常流水。
“可以,”秦東也不避諱,從自己的挎包裡掏出兩張硬紙卡遞給李國平,“一點心意,我自己釀的啤酒,有空嚐嚐。”
鳴翠柳啤酒?
李國平笑逐顏開,在秦灣,大家都知道秦啤,可是在一些圈子的上層,鳴翠柳很火爆,大家都說,這種啤酒比秦啤還好喝,關鍵是產量有限,你有錢都買不到!
“這樣,李段,我先成立一個公司,既然是掛靠在你們電務段,開辦無線尋呼業務,那乾脆就叫秦灣鐵路匯通實業總公司……”
依照秦東的想法,這個公司把自己的飯館,錄影廳,夜總會等生意都包含進來,而啤酒廠、包裝廠、瓶蓋廠以至於將來尋找機會收購一家玻璃廠,則另成立一家新的啤酒總公司。
“這當然沒問題……”有問題的話,李國平也不會請秦東過來現場參觀了,可是他拿到啤酒票還是很高興,主動又作了個人情,“秦書記,你招收的傳呼小姐,可以用我們電務段的制服,這樣看著正規一些。”
“行。”秦東答應得也很痛快,“那麻煩李段了。”
“地點你找好了嗎,最好離我們這邊近一些,”李國平很是熱情,“往東是我們的鐵路賓館和通訊樓……有空餘的地方,我可以協調一下。”
“感謝李段,我在這裡有房子。”
這個地段是秦南區的絕佳地段,往南是市立醫院和第九人民醫院,往東是鐵路賓館和通訊樓,周圍有很多居民區,秦東看中的就是電務段往西在十字路處的一座二層小樓,可是裡面住了很多人家,黃波和黃虎已經談了多日了,這幾天拿下來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