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還沒出正月的門,可是嶸啤廠早就熱火朝天地幹了起來。
今年,力爭全國產能第一,成為全廠上下的目標,要爭第一,當然就離不開三廠的建設。
三廠的廠址,出乎意料地選擇在楊村,離啤酒花基地不遠的地方。
工地上一片轟鳴,劉洪兵與秦東看著圖紙,不時熱烈地交談兩句。
三廠正在建設,並且成立了指揮部,二廠副經理劉洪兵任總指揮,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將來三廠廠長怕是也要由劉洪兵兼任了。
“今年我們能不能把紅旗插到山頂,就看你的了。”秦東笑道,“三廠建成,嶸啤廠幾千號職工給你慶功!”
“洪兵,我們年產二十多萬噸啤酒的規模,每年能有多少廢酵母?”秦東突然話題一轉。
“廠長,你考我。”劉洪兵憨厚地笑道,“啤酒廠哪有你不知道的事兒,嗯,廢酵母其實也是好東西……”
廢酵母,從來都不是廢品,就拿國內老的啤酒廠來說,早在五十年代,酵母都回收,經烘乾後壓片,就成了藥用酵母片,稱之為“食母生”。
秦東的想法其實有歷史淵源的,但是國內僅北京啤酒廠和青島啤酒廠有這套裝置。
六十年代後期,啤酒酵母的綜合利用被抬高到很高的位置,“大搞綜合利用”,從酵母核酸開始,生產出多種核苷酸及核苷酸類衍生物。
此類藥物有明顯的臨床效果,曾發展到相當規模,北京五星啤酒廠是搞得比較好的單位之一。
依照秦東的想法,保健品打響之後,順勢上馬此類藥物也是水到渠成。
歷史上廢酵母曾轟轟烈烈搞過一段時間的綜合利用,大部分啤酒廠都捲了進去,但是到九四年,可以說沒有一家能堅持下來。
啤酒酵母量小且不集中是主要的原因,啤酒廠多餘酵母的量約為啤酒量的0.1%,也即一個年產五萬噸的啤酒廠,每年約五十噸的酵母,其量作為工業生產來說是很小的。
全國八百多家啤酒廠,特點是規模小,廠家多,從總體上來說啤酒酵母量似乎不少,但分散在各個廠很難集中,因此以啤酒酵母為原料很難形成工業經濟規模,成本相應增高,競爭力低。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如果秦東搞啤酒酵母片的話,自己廠每年就有二百五十噸的廢酵母。
並且嶸啤有十幾家聯營廠,山海省的啤酒廠大多也有橫向的天然聯絡,大家都在發展,拼命擴張產能,啤酒酵母數量呈幾何級增長。
並且,秦東在全國的啤酒廠都有同學,同學也都有朋友,這樣算下來,把全國一半啤酒廠的酵母拿過來,不是問題!
還有,每噸酵母也就三千塊錢,而將來,他的保健品是要賣大價錢的,這樣算起來,這些廢酵母簡直就是白拿白給!
“秦總,現在大都是露天大罐發酵,沉澱發酵母泥量還要多1%,”劉洪兵也是行家,“廠裡是要搞酵母回收試驗?輕工總會有試點任務?”
“沒有,”秦東大笑,“你家老爺子身體怎麼樣?”
“還算健康,”劉洪兵笑了,對於領導的跳躍思維他已經習慣了,“以前在農村待習慣了,地瓜燒隨便喝,現在有酒癮,一天三頓,俺娘說不動,我就差點給我爹跪下了……”
哦。
秦東笑了,“這樣,你將來得找我。”
“你?”劉洪兵笑了,“你又不是大夫。”
“我準備推出一份保健品,”秦東笑道,“就用發酵完啤酒以
後的酵母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