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什麼?
在秦東心裡,有杜小桔在的地方就是家,這裡有杜小桔的身影,有杜小桔的味道,還有杜小桔親手織的座墊,親手購買的碗筷……。
現在,全麥芽啤酒進入了後發酵階段,濱城大法寺汽水廠也開動全部印鐵裝置生產皇冠瓶蓋,閻家渡的閻國忠一直待在廠裡,保證紙箱和商標的供應。
“我的新產品上市了,就當我給咱兒子的禮物。”秦東一晚上都跟在杜小桔身後,看著杜小桔忙碌著。
杜小桔已經習慣了他叫兒子,也不反駁他,但是她鄭重強調,“兒子不喝啤酒,喝奶水。”
這些日子,柳枝時常過來,薩日朗也要搬回來,可是杜小桔還是不讓薩日郎幫忙,挺著肚子自己收拾著東西,“看,咱兒子的尿布,我準備了一摞,將來都歸你洗。”這種尿布全是用舊床單做的,孩子的面板很嫩,這樣的布不會讓孩子感覺很硬。
“洗就洗,……躺下吧。明天再收拾。”秦東笑道,把切好的蘋果就送到杜小桔嘴裡。
杜小桔也感覺有些累了,兩人躺到床上,杜小桔就這樣靠著秦東看著電視,這是一部叫作《年輪》的電視劇,秦東只看了幾分鐘,可是還是被幾個主角的經歷打動了。
雖然說的是東北某省會城市,可是這幾名無憂無慮卻又為飢餓所折磨的少年,他們調皮搗蛋,同進同退,每日惹出是非不斷,他跟魯旭光的少年時代也是這樣走過來的。
文靜賢淑的郝梅,卻又是這樣象杜小桔……
上山下鄉、返城,經歷這改革開放的滄桑鉅變,這些昔日的好友相聚離開,朝著不同的道路前進,品味著人生百味。
在時代的大背景下,個體如此渺小,卻迸發出別樣的光彩。
“問爹問娘問夕陽,天上有沒有北大荒,喊兒喊孫喊月亮,天上有沒有北大荒……”
在這個北方的夜晚,幾乎家家戶戶都回蕩著這首蒼涼的主題曲,歌聲裡,疲憊的秦東迷迷糊糊地睡了過去。
也不知過了多久,秦東就感覺杜小桔在推他,“大東,大東,我的羊水破了……”
秦東一個激靈就醒了過來,燈光下,杜小桔在看著他,他也在看著杜小桔,十月懷胎,分娩的日子終於要來了。
燈光劃破了寒夜,奧迪啟動起來,杜源、小桔媽、柳枝、武庚和杜小樹都趕了過來。
“爸,媽,你們先休息吧,枝姐,家裡也離不開人,”秦東示意杜小樹扶著他姐上車,“武月還在家裡……”
“不行,一起到醫院。”小桔媽堅決不同意,“車上坐得開,東西我都準備了。”
九十年代初,產婦帶來生孩子的東西也很簡單,也就是臉盆、暖水瓶、衛生紙、尿布,以及大人小孩的一兩身衣服。
“那我也去。”柳枝也準備了東西,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隨著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產後流行三大件——桂圓茶、紅糖水和麥乳精。
桂圓茶產後補氣,紅糖水產後調理,麥乳精補充營養。
但從後世的產後飲食禁忌看來,此時這些“條件不錯才吃上的東西”,並不科學——因為活血,醫生並不建議喝桂圓茶;同樣的原因,紅糖水只建議在產後一兩天內喝,不能貫穿整個月子;至於麥乳精麼,九二年已經並不流行了。
“枝兒姐,這個太甜了,影響產奶。”秦東婉拒道。
“你不懂,甜點好,”小桔媽馬上道,“生孩子就得吃點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