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齊大學操場上,旦復的教學樓裡,華師的宿舍區裡,交大的食堂裡,無數大學生打鬧著,追逐著,隨口就說出了文化衫上的字,好象這些日子不說幾句嶸啤的廣告詞,就象不會說英語單詞一樣。
“xxx,這次你考了滿分,下次,我必加倍奉還……”
“你吃了一枝棒冰,我必加倍奉還……”
“你晨跑兩千米,我必加倍奉還……”
……
我必加倍奉還,上海的大學生很快流行起這句話來,以致於秦南這個始作俑者無數次受到同學們的提問,“秦南,你哥哥是不是在家裡在廠裡一直說這句話啊?”
“有嗎?”秦南很認真地想了想,即使哥哥還與大光哥橫行街頭的時候,他也沒有說過這句話,不過,另一句,他倒是常說。
“活著幹,死了算!”
不同於加倍奉還成了一些大學生的座右銘,這句秦東當學徒工時最愛說的話,儼然已經在上海的弄堂、工廠和單位流行開來。
“我們化工廠這個月要再加把勁,我看街頭的文化衫上不是有句話嗎,活著幹,死了算,大家一定要把本月的生產任務超額完成……”
一位化工廠的廠長站在舞臺上,這句話,正得他心。
此時,上海的最熱的地方,還應屬股市,全上海只有證交所這麼一個交易點,股民每天把這裡擠得水洩不通,尉文淵突發奇想,包下上海一家有半個足球場那麼大的文化廣場,作為臨時的交易場所。
文化廣場是一個露天大棚,股民席地而坐,廣場每隔 5 分鐘播報一次股票行情,委託點接受單子後,馬上透過電話傳入上交所處置。
“活著幹,死了算,不發財我就睡文化廣場了!”
此時,這句話成了無數股民的座右銘,秦東不知道自己這句話,會造就多少富翁,也會讓多少人走向樓頂……
但不管怎麼樣,上海的天氣是越來越熱了,生活在里弄中的小兩口,即使是天氣熱也一樣要辦事。
入夜,在床鋪的吱吱聲中,在粗重的喘息聲中,一個女人的聲音稀疏響起,“都弄一次了……”
可是另一個聲音立馬含糊不清道,“不是說了嗎,活著幹,死了算……再來一次……”
哦,文化的流行是順理成章的,也是猝不及防的,可是當一種文化流行開來,它的力量又是巨大的。
此時,西子啤酒的文化衫已經鮮少有人問津,而嶸啤的文化衫卻成了此時的“網紅”產品。
“小同志,我們給錢,可以多給我們一些文化衫嗎?”幾個青年人直接掏出了鈔票,嗯,是誰說上海人錙銖必較的哦?
可是上海人又是精明的,無數服裝批發商看到了裡面的商機,緊急加印帶著嶸啤廣告詞的文化衫,雖然嶸啤的標誌沒有印在上面,可是不論是誰,只要提到加倍奉還,只要提到活著幹,死了算,就都會想起嶸崖啤酒!
文化的旋風強勁,強勁到已經吹到了上海的外資企業中。
“查爾斯,別慣他熊毛病,……”一個外資企業的經理笑著打起自己的員工,用他剛剛學到了發音差了十萬八千里的中國話。
可能他也意識到了自己發音不準確,馬上又自己笑著糾正道,“別慣他熊毛病……”
在他奇怪的發音中,中國的僱員只能笑著聽著,可是外國人都這樣說了,馬上中國人自己也開始投入到這股旋風中來,當然,連帶著嶸啤火了!
“喝有脾氣的酒,作有個性的人!”
“好人釀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