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汝芬思考著,她定定地注視著這個年輕的廠長。
“還有,我知道你們除了工資以外沒有別的收入,小姣你別這樣看著我,”秦東接過服務員手裡的嶸崖啤酒,“大家願意到卡拉OK廳唱歌嗎?一個晚上五十塊錢,這裡也可以算作一塊市場。”
他說完就開啟了啤酒,也不看歌舞團這幫女人臉上的神色。
“卡拉OK?什麼是卡拉OK?”
“我知道,我知道,一臺機器就可以完成整個樂隊的演奏,還可以提示歌詞……”
說起卡拉OK,歌舞團的幾個女人立時眉飛色舞,神采飛揚。
秦東笑了,從八十年代後期,卡拉OK這一舶來品,如龍捲風般在中國各大城市形成“風暴眼”,進而席捲了中小城鎮甚至邊陲。此後的三十年裡,秦東還沒有發現,有哪種大眾文化娛樂方式能像卡拉OK這樣迅速普及。
“地方我已經找好,就叫金嗓子卡拉OK夜總會……”前世,第一家專營卡拉OK廳出現在這一年的廣州,而後,卡拉OK便如雨後春筍般在內地流行起來。
“這是不是不正經的地方?”馬上有女人小聲問道。
“那是你的思想不正經。”肖莉莉到底是闖過海南見過世面的女人,“你放心大膽地唱,那裡是最正經的地方。”
不正經?
秦東也笑了,這種來自資本主義社會的“紙醉金迷”式的娛樂方式帶給人們更多的是一種不可名狀的複雜情感。
後世,我們去KTV拿著麥克風高歌是何等容易,但在此時,“唱歌的人要不要拿麥克風”這個問題就爭論了很久。“這個爭論不是文化局長、宣傳部長能解決的,因為此時大家都爭論說,“麥克風就是資本主義,不拿麥克風是社會主義。”
“那,秦廠長,你的夜總會什麼時候開業?給我打電話,我回來捧場。”肖莉莉笑道。
“啤酒節期間營業……”秦東已經從日本訂購裝置,地方已經找好,就在中山公園6路公交車站對過,那是一幢德式二層小樓,德國人留下的建築,但還沒有最後談妥,秦東是想把那棟二層小樓完整地買下來,可是擁有產權的製鞋廠不賣。
菜上得快很,魯旭光給大家倒滿啤酒,韓汝芬竟站了起來,“秦廠長,感謝你對我們歌舞團的支援,我敬你一杯。”她落落大方地看著秦東,秦東也舉杯一飲而盡。
韓汝芬笑了,她竟然伸出手來,這一次,她沒有讓秦東只握住她的手指,而是握住了整隻手!
“小芬,你還不知道吧,這次啤酒節,秦廠長可是開幕式的總指揮,還是啤酒節組委會副主任……”看著韓汝芬態度改變,肖莉莉就打趣道。
哦?
韓汝芬笑著看向秦東,“秦廠長,啤酒節期間可以安排我們進行演出嗎?”
“可以,”秦東答應得很痛快,“我回頭就跟楊市長彙報,哦,啤酒節期間還有一項重要活動,你們可以參與進來……”
“什麼重要活動?跟我們歌舞團有關嗎?”鄭小姣看來很喜歡美食,鄭汝芬吃得清淡,她則是葷素不忌,大快朵頤,但是即使這樣身材仍然很好。
“跟你們有關,也可以說,跟全市的女人有關……”秦東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