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謹倒是想出去購物,畢竟來一趟德也不容易,多多少少給家人領導和同事帶點東西回去,也是一份心意。
她來到秦東房音,翻譯小邱卻說秦東與克麗斯塔出門了。
衣謹有些失落,秦東請了假說出去辦點私事,她是同意了的,但沒有秦東在身邊,她總感覺象少了什麼。
此時,秦東正與克麗斯塔驅車前往慕尼黑工業大學,在德國的高校中,慕尼黑工業大學一直名列第一,也是德國最古老的工業大學,被視為德國大學的象徵。
這裡的釀造與食品科學系,也是德國啤酒釀造的首屈一指的學科。
不要以為釀酒是低端技術,拋開數理化,你需要著重掌握熱力學、流變學、理化性質檢測、微生物監控、灌裝技術、工程製圖及裝置原理,當然,各種實驗是免不了的。
要試驗就要有專業的裝置,這次到慕尼黑工業大學,就是克麗斯塔聯絡得知,這裡有一套教學用的啤酒釀造小型裝置,要對外出售。
啤酒工業,一般把每批次生產能力在2000升以下的啤酒生產線稱為小型啤酒釀造裝置。
中國食品發酵研究院在八十年代初曾引進一套生產能力為100升的德國啤酒釀造裝置,讓他印象最深的是,後來九十年代初,北京燕莎商場普拉那啤酒屋使用的那套兩次發酵的酒店啤酒生產裝置,但是這樣一套裝置,總投資需要60萬馬克。
“這套裝置的規格是1000升?”走進這座古老但充滿現代建築的大學,周圍全是一張張年輕的外國臉龐。
“對,是1000升,”克麗斯塔笑道,“有100升,200升,500升,另一套2000升的裝置磨損比較嚴重,我看過圖片,我還是推薦這一套1000升的裝置。”
這樣的小型啤酒裝置多用於家庭自釀、酒店自釀及教學實習和科研院所,規格以每批次生產熱麥汁100升、500升為主,這套每次生產熱麥汁1000升的裝置,讓秦東很感興趣。
一個德國人把他們帶到了試驗室,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雖然小型啤酒裝置有別於工業化大生產中的裝置,但是其生產的各個環節,工藝和釀造原理是一樣的。
原料粉碎系統、糖化系統、麥汁冷卻系統、發酵系統、啤酒過濾系統……看起來都還是嶄新的。
不同於酒店自釀裝置外形多古色古香、華麗典雅,這套設德簡直就是縮小版的啤酒生產線。
整體裝置及管道採用衛生級快接連線,拆卸、組裝移動、改造都很方便,主要裝置的水平度也可以調節,裝置清洗方便、徹底。
裝置及管道佈局也沒有死角,所有板材、管道、管件、閥門均使用衛生級產品,與麥汁、啤酒、清洗劑、軟化水接觸的容器、管道、管件、閥門都使用不鏽鋼材料。
秦東重點檢查了裝置的焊接,不得不說,德國人對工業的執著,裝置內部全部採用鏡面拋光,外部採用不鏽鋼拋丸亞光處理,比廠裡那些大型啤酒裝置看起來高了不少檔次。
“克麗斯塔,這套裝置我要了,需要多少馬克?”秦東滿意地拍拍發酵罐,臉上露出笑容,用德語問道。
“10萬馬克。”帶領他們參觀的德國人嚴肅道,“我們事先講明瞭。”他看看克麗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