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反對?”武庚扶了扶自已的眼鏡,拿起一個雞爪,“理由?”
“理由就是我們的啤酒生產出來了,有易拉罐進行灌裝嗎?”
就象此時國內的啤酒業,原料是建築在國外原料的基礎上,大麥等啤酒原材料都需要進口。
易拉罐也不例外,國內沒有易拉罐製造企業,罐體都需要進口,進口易拉罐價格不菲,香港離岸價格曾高達每套(含蓋子)1.35港幣。
雖然這激發了眾多企業的投資慾望,也得到政府從政策到資金的支援,僅在1984到1985年不足兩年的時間內,國家經貿委就一口氣批准六條易拉罐罐體生產線的進口申請
可是,由於管理和技術的原因,這些生產線都遠遠達不到設計的能力,產品質量也無法保證,雖然引進的都是全自動生產線,但生產效率極為低下。
比如秦灣美特廠,生產能力只是設計能力的40%,其它廠家也是這個狀況。
啤酒專項專案實施以來,國內的啤酒廠也上馬了多條易拉罐啤酒生產線。可是,這些啤酒生產廠家,必須拿著現金到罐體生產廠去買罐,甚至給生產線工人發點獎金以求早些安排生產,逢年過節尤其如此。
“況且,八十年代,我國鋁材及罐口生產都未過關,國外,易拉罐包裝也不是發展的主要方向。
秦東講得認真,武庚聽得也認真,“我國啤酒包裝主要還是瓶裝,從目前國情來看,易拉罐不是發展方向,作為一個產品包裝型別,適當發展一些應該,但熱衷於搞易拉罐啤酒生產,不現實。”
“還有,按國內的消費水平,價格也是接受不了的,如果採用易拉罐包裝,包裝一噸啤酒人民幣需要1500元,遠比啤酒本身價值高!”
武庚罵了一句,“也就是說,現階段我們如果採用這條生產線,根本沒有那麼多易拉罐給我們灌裝,這條生產線的生產能力是保證不了的,老陳提出的產量翻番的任務根本完不成。”
易拉罐啤酒是將來的發展方向,但不是現在。啤酒業的發展也必須遵照我國國情,否則也會吃盡苦頭。
“嗯,照我們目前的生產水平,實在不宜多發展,易拉罐啤酒除攜帶方便外無多大優點,成本高,酒的口味也不佳……”
“那秦啤為什麼用易拉罐包裝?”武庚又問道。
秦灣啤酒廠是為滿足其產品出口的包裝需要,從日本、香港等地陸續進口了印刷精美的全鋁二片易拉罐,揭開了易拉罐在中國大規模使用的序幕,也改變了秦啤出口啤酒“一流產品,二流的包裝”的尷尬局面。
“武廠長,知名廠家銷路不差,一般廠家可不行,一個大型啤酒廠上一條小線,作為一個包裝規格,很好,但是我們不是大型啤酒廠,我們指著這條生產線提高我們廠的裝備技術,而不是買回這條生產線還一直要等米下鍋!”
“看來我們還是想簡單了,不行,秦東,我們要把這個情況馬上給陳廠長彙報……”
“彙報什麼,先吃飯再彙報也不晚,”正說著,杜源笑著走了進來,他跟武庚也是熟悉的,兩人握手後,杜源又把武庚摁在了凳子了,“吃飯,先吃飯……”
“好,那就先吃飯,”武庚倒也豪爽,“老陳說不定現在正高興著哪,我們就先讓他高興地吃完飯,唉,還是我們手裡沒米啊,日本人一說到給我們貸款,我看老陳的眼睛都亮了……”
“但是你知道,他們的貸款利率是多少?”秦東伸出三根手指頭,“百分之七!這麼高的利率,這麼說吧,就是我們辛辛苦苦生產啤酒賺的錢,將來都要交給他們還貸款!”
“這不是他們是地主,我們是長工了嗎?”杜源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