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在通訊網路上,向來有著南yd北lt的說法,意思是說這兩家企業雖然都是全國性的通訊企業,但各自的主要重點在南北,所以到北方就得使用lt,到了南方就得使用yd,否則的話,就得把手機舉過頭頂來通話了。
可問題是,南方和北方存在著巨大的經濟差異,手機使用者也有著巨大的人數差距,yd的使用者總人數是lt的三倍以上,這就導致yd的收入也是lt的三倍以上。
於是yd開始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南方的基站建設之中,甚至還可以緩緩的向北擴張,不斷的侵蝕lt的領地。
但相反,lt因為使用者基數不足,導致資金捉襟見肘,別說是向南方擴張了,就連繼續維護自家在北方的通訊質量都很困難。
所以lt可謂是山河日下,負債累累,甚至當時yd都傳出了yd要吞併lt,然後形成一個制霸全國的巨型通訊企業出來。
據說,當時yd已經開始準備擬定一個完善的收購與接收計劃,開始準備收購lt之後,如何接收lt的員工與基站,在調整自家的經營策略,比如如何溫和的提高話費什麼的。
由此可見,當時的lt確實離死不遠了,但問題是lt並不甘心呀,正好當時3g網路的春風颳了起來,於是lt做出了一個在當時可謂是驚天地泣鬼神的決定。
那就是徹底放棄2g網路的基站擴張,然後再想方設法的借來了數千億人民幣的資金,然後在全國各個省市建設3g網路的決定。
這可謂是一個讓當時所有人都震驚不已,同時高呼lt在自尋死路的決定,畢竟3g基站昂貴不說,使用者的使用費用肯定也會水漲船高,當時華夏的經濟狀況,全國能有多少人能夠負擔得起3g基站的通訊需求。
更多的行業專家學者信誓旦旦的在各種渠道上面的發聲,說2g的基站網路非常成熟,也足夠老百姓在使用30年的時間,30年後才是3g網路的時代。
看到這裡千萬別笑,當時的人就是那麼認為的,比如吃一口布丁的傢伙,他當時看到這個新聞就準備把自己的lt卡換成yd卡了,以為他害怕lt會倒閉,自己的手機號不能使用了。
不過轉念一想,如果lt倒閉了,那肯定就沒有人繼續管自己收手機話費了,所以他反而更開心的開始使用lt的手機卡來著,然後期待著lt倒閉,不再管自己要話費欠賬的美好未來。
誰都沒有想到,lt的這個決定,不但救活了自己,反倒成為了iphone4在華夏推廣的地利,畢竟如果沒有3g網路的話,那iphone4的使用體驗還真就不如諾基亞來的舒坦,畢竟那些不停轉圈卻始終無法顯示資訊的app,會讓你有想要把手機給砸爛的衝動。
最後的人和,則是騰達在2011年推出了一款手機app,名字叫做微信。
誰都無法想象,當這三者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會爆發出怎樣龐大的威力出來。
2010年,蘋果釋出了iphone4。
2010年底,蘋果宣佈和lt達成了戰略合作,旗下的ipt繫結,成為lt的合約機,在華夏市場上,如果想要買到ipt的正版合約機。
而因為當時水貨行業還沒有發展起來的緣故,除了華強北之外,華夏其他省市基本上是沒有購買這樣水貨ipt的合約機。
最後是2011年1月21號,騰達宣佈微信上線,這裡面還有一個據說是真實的故事,就是雷某人在2010年12月份推出了米聊這款app,然後熱情的發了一個朋友圈,邀請朋友圈裡面的諸位大佬都來體驗一下自家的米聊app。
於是在41天之後,微信誕生了。
雖說這個號稱真實的故事充滿了不知道該怎麼吐槽的槽點,但不可否認的是,微信在這一天誕生了,而同樣在1月份,lt的ipt網點銷售。
現在可能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合約機是個什麼玩意兒,具體是如何操作的。
簡單來說,當初iphone4手機在華夏上市的時候,其實也是有官方正版的銷售渠道的,那就是在全國僅有的三家蘋果店裡面購買,一臺裸機的價格為4999元。
這當然是很難買到的,除非你願意坐火車或者飛機跑到那三個僅有的蘋果店裡面去購買,而且店裡面的庫存也是有限的,去了往往買不到,得預約一兩個月的時間才行。
你如果不願意這樣全國亂跑的話,那也有非常方便的辦法,就是直接去當地最大的一個lt營業網點,去辦理iphone4的合約機,辦理了之後就直接可以在營業網點裡面拿到一臺嶄新的iphone4。
當時的合約計劃總共分為兩種,一種是4999元,另一種是5880元。
而且根據lt的宣傳口徑,ipt送給你的,至於你交的4999元,則是話費。
你只要一次性繳納4999元的話費,然後辦了一張全新的lt電話卡,lt就會送一臺iphone4手機給你。
這聽上去似乎非常的不錯,雖然還是要交4999元,但不但能夠得到一臺全新的iphone4,還可以得到4999元的話費,而這話費最少也夠自己用上五六年的時間了,相當於五六年不用繳話費了,簡直是美滋滋呀!
可問題是lt會幹這麼蠢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