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會出現如此神奇的情況,是因為泰晤士日報的競爭對手們其實和泰晤士日報的遭遇一樣,他們也因為各種資料都被鎖死的關係而無法正常印刷報紙。
最終泰晤士日報快人一步,想先找回了老式的油墨印表機,成為了所有報紙裡面第1個恢復刊行的報紙,然後長篇累牘地報道了這一次覆蓋全世界的計算機資料劫持事件的新聞,自然是奪取了大量使用者的喜愛和認可,最終反手賺回了4個百分點的市場。
也不僅僅是歐洲,在米國,也全部都是倒黴蛋,比如堂堂的通用公司,就在第一時間也被人綁架了資料。
所以說通用公司宣稱有世界上最完善的企業網路防禦系統,可是這個企業網路防禦系統面對駭客的時候卻毫無招架之力。
駭客直接就黑進了通用公司的核心,然後把通用公司所有的正在生產的汽車資料全部加鎖,然後直接勒索100萬枚BT幣。
以通用公司的驕傲,當然不可能答應這種要求,更別說通用公司的高管連比特幣是什麼玩意兒都沒有聽說過,所以對於這樣的勒索要求通用公司是完全不予理會的,而是轉而聘請了米國最強的網路安全部門的技術團隊來幫助自己解鎖資料。
結果這個最強的技術團隊僅僅只是來轉了一圈之後,就非常乾脆的表示,這玩意兒就算他們也解鎖不了。因為這就不是技術能夠解決的問題,除非通用公司願意動用全球最強的100臺超級計算機。
然後讓這100臺超級計算機同時為通用工作一年的時間,那或許能夠透過撞庫的方式來找到金鑰,從而解鎖這些被加密的資料,否則沒有任何的辦法。
通用公司足足折騰了一個月的時間,也沒有找到任何辦法,而在這一個月期間,通用公司根本無法生產任何汽車,所以他們最終還是隻能屈辱的決定老老實實的去籌集100萬枚BT幣的贖金的時候,他們才發現。
在一個月前,價格還不到2美元的BT幣,此時的價格已經瘋狂上漲到了130美元的程度,100萬枚的價格都是1.3億美元。
因為有30%的勒索,要求對方支付的都是BT幣,幾乎所有的企業,在反覆嘗試,發現真的無法把資料搶救回來之後,只能去網路上大肆收購BT幣去支付贖金,最終導致BT幣的價格瘋狂上漲,一個月足足漲了65倍的恐怖資料。
為什麼這些勒索者都會選擇要求使用BT幣呢?
他們是傻嗎?放著白花花的美元不要,去要虛擬的BT幣。
道理很簡單,因為美元的話就必須透過銀行系統來流轉,而一旦透過銀行系統流轉,那就必定能夠查到資金流向,最終抓到隱藏在背後的勒索者。
可如果是BT幣的話,所有的流轉都是在網路上進行的,而BT幣本身也是存放在一個個加密的錢包地址裡面,任何機構都無法找到這些地址,那就意味著BT幣是一個絕對安全的,能夠在網路上隨意使用的信用貨幣,這自然成為勒索者們最愛的的道具了。
能夠將BT幣的價格抬高65倍,由此可見全世界究竟有多少企業被這樣勒索了。
事實上,整個世界都因此幾乎癱瘓了一半,在最瘋狂的那幾天,全球所有的大型企業裡面,只要是將企業資料放在了電腦裡面的,幾乎有25%左右都被鎖定了資料,剩下的75%,並不是說那些勒索者們放過了他們,而是這些企業在得知了這些恐怖的訊息之後,第一時間就拔了網線,這裡讓自家的資料遠離網路,這種物理隔離的方式倒是成功的保住了自家資料的安全。
但直接結果就是全球許許多多的公共服務類的網路功能全都消失了,不但遊客們無法旅行,乘客們無法登上飛機,許多醫院都無法接待病人,就連很多人的終端通訊功能也都無法工作了,因為通訊公司的使用者資料居然也被黑掉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全球自然是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無數人的因為突如其來的資料丟失和服務暫停,而造成大量的經濟損失。
有些人受不了這個打擊直接跳了下來,還有些人則將憤怒發洩到了街道上,幾乎所有國家和城市的街頭都能夠看到火光的蔓延。
最終根據統計,居然足足有將近2000人,直接或間接的死於這一次的資料勒索慘案之中,世界媒體們也將這一日稱為網路受難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