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新幾內亞是有食人族居住的原始地區。事實上,若干年後,另外一批人踏上了這片土地,然後在與當地土著的溝通中得知,他們在4年前曾經吃過一個白人。
然後,這批人還分別從15個土著的手中得到了這個白人的遺物,結果全部都是屬於邁克·洛克菲勒的,顯然,這位螳螂的洛克菲勒家族繼承人,已經成為了食人族的大餐了。
在米國,洛克菲勒家族是與肯尼迪家族並列的倒黴家族,當然了,這並不妨礙洛克菲勒家族積累財富的速度。
但洛克菲勒家族的主脈人丁單薄這一點是無法改變的,所以現任的洛克菲勒家族的大家長,居然只是一個還不滿30歲的年輕人,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了。
顯然,這位年輕人對印度更感興趣。
既然洛克菲勒家族的大家長開口了,那自然沒有人敢掃他的興,而比克先生也很是興奮了起來,開始闡述自己的觀點道“很多人可能都覺得華夏未來是最有可能取代我們的國家。但他們卻沒有發現,現在的印度其實就是20年前的華夏,而華夏的道路,已經走到了盡頭!”
“很遺憾,雖然我沒有機會參加20年前的這場聚會,那個時候我還在大學裡面讀書,但是我父親參加了這場聚會,並且熱情地與我分享了心得體會,以及在聚會過程中發生的種種有趣的事情。”
“當時,恰逢俄國剛剛被分家,就是當時探討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誰有可能成為下一個俄國。”
“當時也討論了許多國家,但從頭到尾都沒有聽到過華夏的名字,我父親當時也沒有提過這個國家。因為在當時所有人的眼裡面,那也是一個遲早要崩潰的,絕無可能成為我們對手的國家。”
“但是現在,在20年後,在座的諸位,幾乎都已經預設了他的存在和威脅了。”
“如果我在20年前的一場宴會上提到華夏的名字,恐怕就像我現在在這裡提到印度兩個字是一樣的效果,會有無數人跳出來對我進行嘲諷,認為我在講一個笑話。”比克說道。
“印度和華夏沒有可比性的,印度永遠也不可能成為華夏!這個國家從骨子裡面是不可能硬起來的!”有人忍不住反駁道。
“20年前的人,也是這麼看待華夏的!”比克先生帶著笑容說道“那我們現在不妨就進行一個對比,看看20年前的華夏,和現在的印度,但這兩個國家在一些關鍵特質上,是否有著差距,又是否有著相同之處!”
“華夏人喜歡講天時地利人和,認為這是一件事情是否能成功的關鍵三要素,那我們就從這三個要素上面來看待與分析這兩個國家好了!”
“我們首先來論述最基本也最直觀的地利。”
“一個國家是否有發展潛力,首先就要看這個國家的領土和資源,這是任何國家都無法跨越的界限。一個國家只有擁有足夠的領土和資源,才有強大的基石,否則一切都是鏡花水月。”
“比如幾個世紀以前的歐洲群豪們,他們的國土看上去雖小,但其實各個在海外都擁有龐大的殖民地,能夠不斷的從海外攫取資源,這才是他們強大起來的根本。”
“與之相反的例子就是扶桑,雖然已經將所有能做的都做到了極限,可是卻沒有龐大的領土以供他們壓榨,最終也只能冒險去進攻華夏和東南亞,來擴充自己的資源與領土。只可惜遇上了咱們,在龐大的資源碾壓下慘敗。”
“這一點放在印度與華夏這兩個國家上來說也是一樣的,華夏的領土世界第三,960萬平方公里。印度領土世界第七,300萬平方公里。雖然比華夏要少了2/3還多,但如果仔細的區分這些領土的話就會發現,華夏真正的核心領土與精華,其實都在他們傳統的漢族控制區範圍內,而這一部分面積實際上只比印度要大一些。”
“其他的領土,雖然龐大,但資源卻非常的稀少,很難開採。”
“其次,是雙方的地形問題。華夏的領土最大,但地形多山,多沙漠,多水,多各種丘陵地帶,實際上開發難度很高。”
“與之相反,印度可謂是天選之地,絕大部分土地都是平原,而且氣候溼瀾,溫暖,水稻一年能熟四季,這是華夏無論如何也羨慕不來的事情!”
“所以我認為在地理上,印度其實還是要勝過華夏的,這就是印度崛起的最基本的基礎,印度已經勝了一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