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首富從盲盒開始> 第1316章 爭奪主導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16章 爭奪主導權 (1 / 2)

“這一些材料的特性?是真實存在的嗎?”僅僅看了一遍,資料上所描述的材料的基本特性,王教授就感覺自己整個人都快要麻了。這些材料的特性超乎了他的想象,幾乎每一個都是專門為了高能物理領域而誕生的。

這幾種材料中最重要的有三種,第1種是低溫超導材料,只需要零下42度,就可以實現超導。

這是什麼概念呢?你只需要把這個材料的具體資料公佈出去,過個十幾年的時間,得個諾貝爾獎應該就不在話下了。

畢竟目前全球最強的超導材料,也需要零下164度才能夠實現超導,看上去兩者之間只有122度的差距,但這122度的差距就如同天塹一般,已經阻擋人類10年的時間了。

10年的時間內,人類都沒有發現過超導效能更好的材料,直到這份資料上的材料出現為止。

而更誇張的是,相對來說,這種超導材料還是三種材料中不怎麼重要的那一種。

第2種材料,是一種特殊的磁體。

眾所周知,如果想要建設高能粒子加速器的話,那就必須要對粒子施加以強大的磁場。實力越強,那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速度也就越快。

而目前人類能夠製造出來的最強磁場,是去年米國科學機構製造出來的一個101特斯拉的磁場,這個磁場的強度是地球磁場的300萬倍。

而歐洲那臺高能粒子對戰機所使用的磁場,不到10個特斯拉,兩者之間相差了10倍的差距。

倒不是說在建設這臺高能粒子對撞機的時候,歐洲製造不出那麼強大的磁場。而是高能粒子對撞機所需要的磁場,是一個長度高達十多公里以上的磁場,而實驗室裡面製造出來的那個101特斯拉的磁場,直徑還不到一米。

想要將這個磁場復刻到高能粒子對撞機上去,是不可能的事情,也就是說不具備大型設定的可能性,10特斯拉目前就是高能粒子對撞機能夠應用的極限磁場了。

但根據楊雲鶴提供的這份資料中的描述,第2種材料在通電之後,直接就能夠提供180個特斯拉的磁場,比目前實驗室裡面的最強磁場的磁力還要高出1.8倍。

而這還僅僅只是通電後產生的效果,如果將這些材料改造成線圈,再進行其他工藝的加工的話,那甚至能夠造出一個長度超過50公里的,強度高達850特斯拉以上的磁場出來?

這又是什麼概念呢?

目前人類能夠推測出的,宇宙間存在的最強天然磁場,也就1000特斯拉出頭而已,王教授看到這個資料甚至有些擔憂,那就是這麼一個強悍的磁場忽然出現在地球內部的話,會不會影響地球本身的磁場,那搞不好就是世界末日了也不一定來著。

而別的不說,光是將歐洲那臺高能粒子對撞機的磁場更換成這個全新的磁場的話,那未來100年恐怕都不會過時了。

最後一種材料,則是在王教授眼中最為有用的材料。

倒不是說這種材料能夠再如何的增強高能粒子對撞機的效能,相反,這個材料對於提升高能粒子對撞機的效能來說,幾乎沒有任何的作用。

它只有一個特性,那就是能夠記錄極為微弱的電場與磁場變化,比目前最強的記錄裝置本身還要高出10萬倍以上的靈敏度。

有人可能會好奇,這樣的東西有什麼意義呢?

那意義可大了去了,因為對於高能粒子對撞機的使用者來說,他們最大的問題不在於高能粒子對撞機能否對撞出他們滿意的粒子,而是很多粒子在對撞出來之後,可能僅僅只存在了1/10萬毫秒的時間,然後就直接衰退了。

如此一來,高能粒子對撞機的記錄和觀測裝置,是根本無法記錄到這些粒子所帶來的資料變化的。

有很多物理學家都猜測,其實在對撞過程中,誕生的粒子種類數量高達四位數以上,但是人類只能夠觀測到其中的百分之一,剩下的99%是人類根本觀測不到的。

也就是說哪怕你要找的東西已經誕生了,可是你卻根本不可能知道他已經誕生了,人類根本沒有更加靈敏的觀察和記錄資料的手段。

但是現在有了這種特殊材料就不同了,靈敏度直接提高了十萬倍,天知道到時候能夠記錄出多少讓人類的科技結構改朝換代的資料出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