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楊雲鶴那裡發來的最新要求,他希望能夠得到輔助超導加速部分的技術資料!”剛剛抵達辦公室的巴金森教授,就從自己秘書手中接過這個讓他不怎麼高興的訊息。
“他瘋了?還問我們要技術支援!”聽到這個要求,巴金森教授的臉頓時變得一片鐵青。因為就在最近,江南集團下屬的江南大型航空技術發展公司,正式對外推出了他們第1款產品江南2013。
這款產品一經推出,就引起了世界範圍內的轟動,因為這是全球第4家有能力生產民用商業大型支線客機的企業。
前三家分別是米國的波音,歐洲的空客,還有俄羅斯的伊留申,除此之外全世界就沒有其他國家和企業有能力生產這樣的飛機。
而商家看上去很多,但其實俄國的伊留申除了自家和一部分被西方制裁的國家之外,基本上沒有人會購買他們的飛機,真正在市場上展開競爭的只有波音和空客兩家的飛機。
這兩家公司雖然在競爭上還是比較激烈的,但在競爭中也達成了一定的默契,雙方一起將大型客機的價格抬升到了一個小國家都難以接受的價格。
以採購最為普遍的波音747為例,一架波音747的採購價格為1.7億美元,這還是裸機的價格,不包含機內的裝飾以及娛樂配套設施等等,如果想要全部裝上的話,那基本上就要2億美元起步了。
同規格的空客也是差不多的價格,雙方看似在全球航空市場上進行著激烈的競爭,但爭來爭去都只有一些雞毛蒜皮的價格讓利。
而且隨著局勢的不斷發展,波音和空客都發現,全球航空市場對於飛機的需求其實是固定的,不管競爭激烈與否,航空公司都需要買那麼多的飛機。
如果競爭過於激烈,將各自飛機的單價打壓到很低的水平的話,那損失的只能是自己。
所以後來空客和波音也達成了相當的默契,雙方各自劃分了一下預設市場,如果處於對方預設市場範圍內的商單,另一方基本上不會進行過於激烈的競爭和壓價,透過這種手段來保證雙方能夠維持一個高昂的價格。
所以全球航空市場早就期盼著能有個第3家對手來競爭了,而現在,隨著江南2013的出現,這第3家,競爭者終於出現了。
只是這家航空公司背後站著江南集團,未免讓人覺得有些突兀。所以說江南集團現在已經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大型商業集團了,其老闆更是世界首富,其小姨子還是世界二富,但江南集團主要的業務都在電子產品行業,什麼時候忽然進軍航空產業?
反正江南2013出現,又給人一種不靠譜的感覺,直到江南航空正式舉行了對外的首場新聞釋出會,宣佈自家的飛機取得了華夏和另外12個國家的適飛證明,正式對外銷售,接受訂單的時候,市場才不得不承認,江南集團真的進軍航空領域,而且一露面,就給了全球所有航空公司一個大大的驚喜。
在江南2013的各項資料公佈一半的時候,全球的反應其實還是比較平淡的。
因為這些資料真的非常頻繁,甚至還有些偏低,唯一的亮點大概就是荷載總人數是412人,比目前市場主流的波音747的人數還要高一些。
可是其他資料那就不怎麼樣了,無論是巡航高度,巡航速度等等的資料,都和已經對外銷售了幾十年的波音747有著不小的差距。
只能說這架飛機算是勉強邁入了大型飛機的門檻之中,但想要追上行業裡的老前輩,還有許多的路要走。
不過就算是這樣,有不少企業也打算採購一批江南2013了。
其中絕大部分是華夏企業,因為隨著一系列的利益交換與操作之後,江南航空背後的大股東已經從江南集團變成了一些國有企業,國有企業購買國有企業生產的飛機,那自然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不過其中還有一部分決意購買的是些外國的航空公司,只不過他們只打算購買一兩架,透過這種方式來警告波音和空客,他們不是找不到第3家企業來和他們打擂臺的。
這種想法直到釋出會的下半部分,就直接發生了改變,因為江南航空在這個時候,公佈了江南2013的油耗,在同等情況下,僅僅只有波音747的78.32%。
這個資料一公佈,整個現場一片譁然,所有賓客全都震驚的站了起來,難以置信的看著這一次新聞釋出會的主持人。
這個效果自然也在江南航空的預料之中,然後江南航空的主持人開始詳細的自家飛機為什麼能夠擁有如此驚人的油耗,以及聽上去更加誇張和扯淡的反重力引擎技術。
好傢伙,這個訊息一宣佈,原本只是航空界震驚的事情,就變成了全球震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