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要是米國的那些人知道,我們在放棄了天宙終端之後,居然比沒放棄之前賺的還要多,不知道會不會被氣死!”冷止若笑嘻嘻的說道。
這話乍一聽,感覺像是在說,江南集團在放棄天宙終端之後,賺到的總收益其實比沒有放棄之前還要多。
但其實這麼理解是錯誤的,因為在放棄天宙終端之前,集團一年在天宙終端上的純利潤只有不到20億美元而已,但是現在,這800億美元的總收入裡面,超過一半以上,也就是400億美元的收入,都是江南集團的純利潤,相當於之前的足足20倍那麼誇張。
其實在放開之前,江南集團在天宙終端上的總收入倒也不低,在整個2009年,總共賣出去了1.5億臺各種型號的天宙終端,按照平均每臺天宙終端的售價大概是400美元左右來計算的話,總銷售收入也有600億美元,如果再加上應用方面收入的話,總收入也是突破了800億美元的,比現在其實還要高。
但為什麼利潤只有可憐的20億美元呢?
首先為了爭奪市場,江南集團在成本上基本上虧損的,一臺賣299美元的普通版天宙終端,製造成本,再算上各種稅費和運輸成本的話,其實每臺的成本還要達到320美元左右,只有更高階的一些版本才能夠有所盈利,但這個時期,全球的消費者主要還是以購買普通版本為主,中端的版本銷量都很低,更別說高階的版本了。
除此之外,江南集團在極短的時間視窗內,以一己之力建立整個終端的應用生態網路,江南集團最多的時候曾經同時招募了超過6萬名程式設計師為天宙終端開發各種程式,這方面的成本是極為巨大的,超過了50億美元的人員費用。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研發成本,江南集團的研究中心中關於終端的開發成本,那每年也都是在百億規模以上的,尤其是最近幾年,雖然終端已經開發出來了,但終端後續不斷的升級和研發成本依然居高不下,甚至比開發成功之前還要高,最終導致整整一年下來,900多億美元的收入,卻只換來了20億美元的利潤,利潤率低的可憐。
很難想象,這是一個佔據了壟斷地位的企業所擁有的利潤率。
同時因為終端市場的巨大潛力,越來越多的企業,哪怕在你已經幾乎形成壟斷的情況下,依然強勢入局,比如蘋果和谷歌,雖說他們的銷量不算太高,但誰知道未來會不會成長為天宙終端最強勁的競爭對手呢?
更別說後面還有某些傢伙,想要耍些盤外招了,所以其實哪怕處於壟斷地位,黃老闆依然感覺非常的頭疼。
但是在徹底開放之後就不一樣了,首先,在零件銷售方面。因為是直接針對企業銷售,而不是針對直接的使用者市場,所以根本不用考慮使用者市場對於產品價格的接受能力,你只要按照10%的利潤率來定價就可以了,這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至於那些購買了零件的終端企業如何保證在這些成本下自己的價格具有競爭力,那就是這些企業自己得考慮的事情了。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的是,在整個2010年,其實終端市場的總銷量是2.4億臺,看江南集團卻賣出了3.2億枚終端晶片。
考慮到終端晶片只能夠使用在終端上面,而不能夠使用在其他產品上,所以就有將近0.8億片的終端晶片,似乎消失在市場上了,被存在的使用者給買走了。
嗯,江南集團能確定只有2.4億臺的銷量。
而每一臺終端想要使用就必須透過網路啟用,而每枚晶片都有自己的獨特編碼,那這枚晶片的終端一旦啟用,江南集團就可以收到相應的資料。
所以江南集團非常確信,只有2.4億枚晶片被啟用了,剩下的8,000萬晶片真的好像消失了一樣,根本沒有被啟用。
這個情況倒是引起了江南集團的好奇,於是派出了專門的小組進行調查,而調查結果很快就出來了。本來還以為這裡面會有什麼陰謀,但結果卻讓人哭笑。
原來是整個2010年的競爭太激烈了,有太多的新終端廠商入局,而每家企業都對自己自信滿滿,一啟動就是十萬臺終端起步。
結果大量的終端根本賣不動,很多企業的十萬臺有九萬臺全都積壓在庫存裡面了,而超過70%的新入局企業基本上都是這樣,所以有8000枚晶片擠壓在倉庫裡面,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看到這個訊息,江南集團上下自然是笑的更開心了,畢竟這多出來的8000萬片,是江南集團自己實打實的賣出去的收益呀!
當然了,那些新入局的終端企業,多半都是活不成了,這一波就是直接無了。
那這些企業可憐嗎?
根本不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