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說,哈金森教授打算就是在全世界瘋狂的刷超高速真空管道列車的熱度,知名度,還有科技感等等一切,用各種輿論將超高速真空管道列車在人的意識中刷城能夠和電腦一樣改變未來整個世界的革命性產品,那麼當這樣一家公司在全球上市的時候,就會引起全球所有投資人的瘋狂追捧,那麼想要募集20,000億美元的資金也就變的非常的簡單了。
不得不承認這個套路非常的好用,比如在幾年之後,一家名叫特斯拉的企業,就是用這種套路來完成收割的。
要知道特斯拉在創立之初,他們僅僅只有一輛用來展示的概念車而已,而為了這輛概念車,整個特斯拉還負債超過3億美元。
但就是因為這輛外形拉風酷炫的概念車,再加上全球範圍的大規模宣傳,讓特斯拉上市之後的股價飆升,進而募集到了大量的資金來造車。
有一說一,其實電動車的技術和普通燃油車技術相比,技術難度根本沒有那麼高,而所謂的超級電子車控技術,說白了也就是一大堆的軟體而已,開發成本也高不到哪裡去。
可特斯拉足足花了300億美元的開發成本之後,才向全世界推出了第1款能夠批次生產和銷售的車型,而這個車型在第1年的產量僅僅只有不到5000臺而已。
你敢信這是300億美元折騰出來的結果?
這300億美元要是擱在華夏的話,早就年產量破50萬了,所以這募集的300億美元資金裡面究竟有多少是用來實際的生產開發,有多少憑空消失,落到了背後一些黑手的手中,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後來還有一位華夏企業家也想複製這種操作,搞出了一輛外形位元斯拉還要拉風酷炫的概念車出來,然後就宣佈自己要造車,同時表示等自己造車成功之後就立刻回國,還清自己的欠債云云。
但這都5年的時間過去了,這位老闆不但人沒有回國,就連車也始終存在於一輛展示車之中,根本沒有任何一輛實際對外銷售的電動汽車出來。
後來根據知情人士透露,他那輛當時展示出來的拉風故事的概念車,其實是到網路上找了一張由專業畫師設計出來的酷炫圖片,然後再找專業人士做了一套車殼出來。
沒錯,只有一套車殼,裡面雖然還有各種內飾座椅什麼的,但除此之外,其他看不到的地方几乎全部都是空的,比如這輛車的地盤,居然就真的是一整塊鐵板,沒有任何露在外面的機械結構。
當然了,這也可以用,這是電動車不需要太多的機械結構來解釋。
當時為了讓這輛車能夠在展示現場動起來,所以他們還臨時買了一輛高爾夫球車,將這臺高爾夫球車裡面的電機裝進去,同時簡單的弄了一個開關。
所以當觀眾們看到這輛車以極低的速度在展示臺現場行駛的,只是單純的認為這輛電動汽車在按照臺速行駛,卻不知道,這其實就是這輛電動車的最高速度。
畢竟是從高爾夫球車上拆下來的電機,想要推動一輛重量是高爾夫球車好幾倍的汽車,動力自然差了些。
不過這裡也必須稱讚一下這位老闆的能力,他在2017年的5月份,發現自己已經無法維持整個公司的運轉,資金鍊即將破裂的時候。
一邊第一時間安排前往米國的路線,另一邊就安排人成立了電動車公司,然後僅僅只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折騰出了這麼一輛酷炫的電動模型汽車出來。
然後就用這輛電動模型汽車硬生生的畫了5年的大餅,吸引了許許多多不知道是白痴還是極度精明的投資人入局,最後硬生生的騙來了幾十億美元的鉅額投資,維持自己在米國的奢侈生活,這屬實是換了一位徹底看透了財富規則的天才了。
言歸正傳,無數的事實證明,巴金森教授的這套玩法確實是可行的,而且可行性極高,所以他對於自己的順利與成功沒有絲毫的懷疑,只是一旁的庫伯博士表情卻始終澹漠,彷彿已經看到了巴金森教授滅亡之日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