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夫,你小時候真的被釘子打穿了手掌嗎?”冷芷萌一邊捧著故事會,一邊興致勃勃地向黃鶴詢問道。
“你覺得一個被釘子鑿穿了的手掌會沒有留下任何的傷痕嗎?”黃老闆翻了個白眼,然後將手掌伸到了冷芷萌的面前,讓她看了個清楚。
故事會上登著這篇文章,就連黃老闆看了也不知道該露出什麼表情了。
這篇文章描述的是黃老闆小時候的故事,說那個時候黃老闆的父母還在工廠裡面上班,是工廠裡面的老皮匠,而黃老闆本人則對於皮匠非常厭惡,從小就表現出自己不想當個皮匠這樣的想法,認為皮匠是非常簡單,沒有任何技術含量,同時渾身上下還臭烘烘的工作,發誓以後自己都不會當皮匠什麼的。
黃老闆的父母對此感到憂心忡忡,於是有一天他們主動找到了黃老闆,對了,這裡文章還特意標註了一下,說黃老闆此時只有6歲。
對此黃老闆不得不表示邊際的嚴謹,因為當黃老闆7歲的時候,自己的父母就跑去創業開工廠了,就不在公司裡面當個老皮匠了,這時間線就對不上了!
確實嚴謹。
黃老闆的父母給了王老闆一個鞋底,4塊牛皮,還有三枚釘子,要求黃老闆用這三枚釘子將4塊牛皮全部固定在鞋底上。如果黃老闆能夠做到這一點,那就證明鞋匠確實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工作,他以後都不用當鞋匠了,隨便他去吃喝玩樂,他們當父母的都不管。
年僅6歲的黃老闆對此非常的興奮,然後一口氣就答應了下來。還說黃老闆一開始認為這件事情很簡單,因為一枚釘子可以同時固定兩塊皮革,只要透過皮革重疊的方式,就可以將4塊皮革固定在一個鞋底上面了。
嗯,這一點體現出了黃老闆的機智,這孩子打小就聰明。
可是文章緊接著又寫到,當黃老闆試圖訂鞋子的時候,卻發現父母給的釘子很短,穿過了兩個皮革之後,就無法再穿入鞋底,這樣就根本無法固定皮革。
可如果一枚釘子只釘一塊皮革的話,那三枚釘子根本不夠。黃老闆左思右想也找不到任何辦法,最終只能向父母認錯,同時請求父母的指教。
於是父母將這三枚釘子丟到一邊,然後掏出一瓶膠水放到黃老闆面前道“我們廠早就改進了工藝,不需要釘子,直接用膠水就可以固定皮革了。”
“你連這種最基本的皮匠的知識都不知道,只是根據自己的想象一個勁的使蠻力,這樣怎麼可能真正的瞭解皮革行業,認識到一個皮匠的重要性呢?”
“推而廣之,未來你不去了解整個世界,就認為整個世界都是低階的,那又怎麼能夠認識到一個世界的真理呢?”
經過了父母這番教育,從此黃老闆認識到了世界的廣闊,以及自身的愚蠢和渺小。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小小年紀就拿起了父母的工具,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小皮匠,進而領導江南皮革廠成為江南集團,黃老闆也成為世界首富的故事。
嗯,有人可能會好奇,這說好的,用釘子釘穿手指的情節在哪呢?
這個情節其實是在文章的開頭,或者說是這篇故事的編者按,也就是編輯在寫這篇文章前,額外想要告訴讀者的內容。
比如這篇故事的編者按就是“當記者有幸對黃鶴進行採訪的時候,詢問他小時候有什麼印象頗深的故事。黃鶴於是向記者展示了一下自己掌心的一個傷痕,沉思著告訴記者“你知道這個傷痕的來歷嗎?這是被一根釘子給釘穿的!”
然後就是巴拉巴拉的正文了。
這個正文描述的故事究竟是真是假,黃鶴自己也不好開口。你說這件事情是假的吧,可問題是黃老闆幾乎丟失了所有之前的記憶,距離越久的記憶丟失的越厲害,10歲之前的記憶根本沒有,你讓黃老闆如何確定自己6歲的時候有沒有發生過這個故事。
和你說這個故事是真的吧,黃老闆又覺得不能夠這樣侮辱自己的智商。
當然了,這些都不是黃老闆最想吐槽的事情,黃鶴最想問的是,自己看完了整個正文,也沒有找到任何自己掌心被釘子釘穿的內容了,這怎麼和前面的編者按就搭在一起了?
所以當冷芷萌問黃鶴的時候,黃老闆也是一臉的迷惑和無奈的表情,只能夠向冷芷萌展示自己的手掌,讓她看看掌心處是否有那個傷痕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