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是不是在心裡面罵我是個sb?”沒想到的是,這些記者們剛剛在心中吐槽,黃老闆直接就把他們的心聲給說了出來,這就非常的尷尬了。
“其實將電池做小,對於天宙終端來說,確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改進和優勢,因為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換電池!”黃老闆說完,一隻手舉著自家的天宙終端,另外一隻手是從口袋裡面掏出了另外一塊電池!
然後就看見黃老闆在終端下方的中框位置處的一個按鍵上,微微的用力一壓,終端下方就有一塊電池直接在彈力的作用下彈了出來,然後黃老闆輕輕一拉,原本安裝在終端中內部的鋰電池,就直接被黃老闆給取了出來。
然後換過剛才那塊從口袋裡面取出的新電池,往裡面一送,然後再一壓,電池就非常牢固的卡在了終端內部,這臺天宙終端就重新恢復了電力了。
現場的觀眾們看到這一幕,其實表情根本沒有多少變化,甚至驚訝於黃老闆為什麼會為這種事情大驚小怪,還說什麼最偉大的核心賣點。
難道手機,哦不,應該是終端,能夠換電池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
這些生活在2007年的人,肯定不能夠體會未來的手機,使用者們的心情。
要是2022年的手機使用者們,看到這一幕一定會興奮的哇哇亂叫,高呼這是21世紀20年代以後,全球最偉大的手機升級了。
畢竟全球不知道有多少人為了手機電量而感到焦慮不已,以至於不得不衍生出了充電寶,還有更加可笑的共享充電寶出來。
但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其實在21世紀10年代以前的手機使用者們,根本不用擔心手機電量不足,或者是在出門的時候手機沒電的情況。
因為他們一般都會隨身攜帶一塊手機電池,等到電量不足的時候直接更換就行了,速度又快又方便,這種體驗根本不是現在的充電寶,能夠比得上的。
可以說在電池這一塊,手機完全是開了歷史的倒車,連功能機都不如。
而這一切的源頭,其實全都著落在蘋果的身上,是蘋果開了這個壞頭,在其推出的第1代智慧手機iphone身上,搞出了電池完全固定在手機內部,使用者無法自行更換的反人類設計出來。
而這種設計則被未來幾乎所有的智慧手機廠商採用,最後變成了整個智慧手機行業反人類設計的最大樣本。
當然了,蘋果做出這樣的設計也不是為了反人類。也不是像某些文章裡面說的那樣,在喬布斯的眼中使用者就是傻瓜,自己的設計完美無瑕,不希望使用者開啟自己的設計,所以乾脆就把整個iphone手機設計成了一個整體,根本無法開啟其中任何一個部件。
實際上蘋果做出這樣的設計,是因為智慧手機初期不得不進行這樣的設計。
首先,蘋果為了讓智慧手機在外觀和效能上與傳統的功能機有絕對的區別,所以他們給iphone設計了很多的功能,這樣就需要很多的零件。
iphone內部的零件數目是傳統功能手機的兩倍左右,這就導致iphone對於手機內部的元件佈局,有著極高的要求,要最大限度的利用每一個毫米的空間。
喬布斯又要求iphone儘可能的小巧,最少要比傳統的功能機輕薄小巧一倍左右,這樣反倒是進一步壓縮了手機內部的空間。
這樣一來就給iphone的設計師們構造出了一個巨大的難題,那就是他們找不到能夠自由安放電池的位置。
傳統的功能機其實就是在手機中放置一個電池框,然後再往電池框裡面裝電池,如此一來就必然會佔據手機內部海量的空間。
而且功能機的鋰電池厚度本身就非常的極厚,一般來說都在5毫米以上,而一些國產山寨機的電池厚度甚至能夠達到10毫米以上。
如果再加上一個電池框的話,那厚度能夠直接增加到8毫米到15毫米左右。
這是在當時鋰電池的蓄能技術不合格,能量密度極低的情況下,只能夠採取增加電池體積的方式來提高電池的容量。
但是這對於設計厚度只有11毫米的iphone來說,絕對是一個無法接受的厚度。蘋果的工程師們想到的解決辦法,就是徹底取消電池框,同時將電池的體積縮小到極致,最終成為手機內部的一個元器件安放在手機中,實現iphone手機的厚度縮小。
而除了最大的空間因素之外,還有另外兩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手機整體的密封性,以及快取方面的問題。
密封性很好理解,如果加一個能夠自由開合的電池框,就必然會導致手機內部出現很多的通道,讓外部的空氣和水分可以進入手機內部,進而造成手機效能的下降。
至於快取問題,這是因為智慧手機內部有很多元器件是需要持續的電力供應的,比如記憶體或者硬碟啥的,他們其實是需要持續的電流來維持資料的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