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下手又快又準,佈局很快就撒了出去,不知不覺之間,黃老闆圍繞著安卓形成旳未來的PT裝置網路,居然就這樣被高盛給竊取了。
不過在高盛的規劃下,還有一個致命的一環,也是最關鍵的,那就是一個合適的手機廠商。
老者完全沒有藉助這番資源,自己打造出一個手機品牌的想法,因為老者的背後是高盛集團,而高盛的經營理念就是絕不搞任何實際生產的企業,只做和股權相關的業務。
在高盛自己看來,這才是世界上最頂級的經營手段,是真正聰明人選擇的事業。與之相反,任何搞實體生產的企業都是渣渣,是世界上再愚蠢不過的事情了。
因為實際生產要涉及物流,產品線,大量的工人,以及市場的不確定性等等,總而言之就是工作又辛苦又複雜,還充滿了危機的產業,最關鍵的是實體行業賺的還不多,你從那些狗都不如的工人手裡面摳摳嗖嗖的搶利潤,這完全就是狗都不願意搭理的行業。
相反,透過金融手段來搞股權控制, 那才是最簡單輕鬆的, 只需要招募一些聰明的精英,然後再先期投入一筆資金,就可以輕輕鬆鬆的控制無數公司和行業。
而這些傻乎乎的實體企業辛辛苦苦賺來的錢,自己順手就能夠拿走大半, 而且還可以透過編織整個投資網路, 從而控制股市,再進一步控制金融, 背後甚至從背後掌控整個國家的走向等等。
尤其是擁有了電腦和網路這樣的裝置之後, 老者僅僅憑藉一臺電腦,就左右整個世界的局勢, 一言而讓天下亂, 這世界上還有比搞金融更加偉大的事業嗎?
所以高盛是絕不會涉足任何實體生產的,哪怕這位老者已經透過股票逐漸控制了整個晶片行業,然後繼續為未來即將出現的PT行業提前做好控制的準備工作,但是他自己沒有絲毫生產PT裝置的打算。
所以最好的手段, 就是從市場上買下一家傳統的手機生產企業, 然後利用這家企業來生產PT裝置, 這才是高盛的一貫手段和套路。
而高盛自然不可能看得上那些一二線的手機品牌, 在高盛的眼中, 能夠有資格被他控制, 作為最後王牌的企業也就只有四家, 分別是摩托羅拉, 諾基亞, 三星,還有新晉崛起的貝爾。
其中第1個被排除的是三星, 因為三星本身就是一個極為龐大的壟斷集團,其背後代表了整個韓國財團的勢力, 高盛想要直接插手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更別說三星的背後其實已經被華爾街收購了,在97年金融危機的時候, 華爾街就已經拿下了三星集團55%的股份。
只是拿下這些股份的,卻並不是華爾街最大的黑手高盛集團, 而是實力更加強大的****財團, 這個存在就算是高盛也不敢惹。
再加上三星其本身錯綜複雜的利益組成,還有各種負責至極的權利鬥爭,就算是老者也沒有把握能夠掌控住三星集團,讓他乖乖的按照自己的命令列動。
當然了, 最關鍵的是,哪怕是高盛, 目前也沒有足夠的實力買下三星的股份, 畢竟現在三星的總市值已經達到了3000多億美元,高盛的資產雖然更多,但也不可能直接拿出3000多億來收購高盛呀。
之前那2,000億用來佈局整個晶片行業,其實也已經是高盛能夠動用的全部的流動資金了……高盛雖然資產規模高達數萬億美元,但賬面資產,從來就不是現金。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 老者這一次佈局整個晶片行業, 也算是把高盛的流動性全部都給押了進去,一旦失敗, 高盛怕不是要直接斷腿了。
三星不可能,貝爾也同樣不可能。
因為貝爾背後是小米,而所有人都知道, 小米是江南集團的忠實走狗,是黃鶴一手扶持起來的。雖然老者堅信只要利益給的足夠多,小米也不是不能夠變成白米,但問題是,這裡面風險太大。
畢竟小米上下都是華夏人,很難做到和自己一條心,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這句話對於華夏人來說,其實也就是說說而已,畢竟華夏人從來沒有搞過什麼種族滅絕,但是西方人可是貨真價實的不知道滅亡了多好個種族了,他們才不會完全信任小米呢。
而且,誰知道黃鶴有沒有在小米佈下自己的棋子,一旦行動暴露,讓黃鶴得到了訊息,豈不是提前打草驚蛇了,所以貝爾也是不可能性的。
那麼能夠收購的目標也就只剩下諾基亞和摩托羅拉了。
諾基亞基本上是歐洲人的勢力範圍,歐洲各大財團在諾基亞都有自己的棋子, 自己想要控制諾基亞,就必須和歐洲各大財團打一仗,這無疑也是非常愚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