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道與碳基猴子飼養守則> 256 農家漢仙鄉遇怪童(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256 農家漢仙鄉遇怪童(上) (2 / 2)

潭內女子垂頭道:“多謝大哥。”卻不近前取衣。李禾臨潭照影,見得自己虎背熊腰,臂粗如象,面目黧黑,好似一尊煙燻火烤的鐵門神,料是那女子心怕,便道:“你自更衣,我且去了。”說罷大步歸林,扯開嗓子,唱來鄉下小曲,好叫聞者知道遠近。過得半盞茶功夫再看,空餘潭水,不見人蹤。

如此過去數日,李禾再進山中樵柴,閒得扯嗓開唱,正是高興,林間忽響嗚嗚笛聲,悠揚婉轉,暗合歌調。李禾大奇,心道:“野裡出了邪鬼,怎地有人跟老子和上?”踏進林中尋覓,笛聲便止了。遠近山木,沒見半個鬼影。

李禾天性膽大,既未覓著人,便當是山精野怪好玩兒,也不放在心上。半晌去了對峰,口中再唱得幾句,又聽林裡笛聲。急跑進去巡摸,也未找見活人,只呼道:“邪門!邪門!”到底也未弄出個頭緒。

這般連來一載,李禾每入山間唱曲,必有笛聲相隨。他聽得個耳熟,亦生歡喜,心道:“便是個山精野怪,吹曲兒也甚有趣,倒不知如何見得一面。”出聲相邀,笛聲便自停了。

是年冬日,李禾照例入山,唱得一炷香光景,便聽林裡笛響。當下停了歌聲,高聲嚷道:“那吹笛的,你且聽著,老子本來山裡樵木,做個戶口的營生。明年請得私田,便不來了。你若悶得個鳥淡,便來我田間坐得。”

他一喊此話,笛聲便歇。李禾年來慣了,也不惱煩,正欲歸家炊飯,林間婷婷曼曼,出得一個執笛的女子。銀盆黛眉,青眼盼人,俏生生不似村女。到得李禾面前,卻行個道人禮節,稽首道:“年初得大哥相救,有心相謝,只是自幼長在山中,不知怎生同外人講話。大哥莫怪唐突。”

李禾打眼一瞧,初時認不得她來歷,待聽其言語幾句,方才恍然大悟,當下便道:“不礙事。原來你卻是山裡修行人,既得如此,怎地被那許個鳥人欺了去?”

女子道:“我本孤女,巧得濯纓山曉寒洞妙杏真人收留,留于山間修道,今來已有十載。無奈根骨不佳,性子駑鈍,雖自幼年苦修,終不成器。那日山間洗浴,被幾個輕薄兒瞧見,心頭實在惶恐,亦使不來法訣,天幸大哥相助,才免得惹來大禍。”

李禾道:“原是如此,今後且得小心。”欲要行開,卻看女子面色依依,心頭亦覺古怪。尋思來去,捉了個話題道:“姑子既在山中修道,想來清苦,若是無聊,可往我田頭來逛。我住李氏村村尾,最小戶的茅屋便是。”

女子微笑道:“此事我早知了,如此叨擾大哥。”

自是年關一過,縣中來人點戶登簿,發配田畝。李禾領得田地,又借縣中公牛公犁,終日忙在壟間,山中便少去了。至得仲春,那女子果真來得田畔,坐看李禾耕地。李禾不善閒談,便唱鄉下謠歌,女子亦執笛相應。如此久之,心中萌然有悟。是歲年中,沽來小壇花酒,飲得酣暢,便對女子道:“但聽姑子修道已久,罕有精進,恐是緣分不合。不知今後如何打算?”

女子聞言,埋首不語,且執衣帶,良久答道:“本意長居山中,服侍真人左右,以抱收養之恩。但今識得大哥,卻覺鄉間甚好,願為還俗。”

李禾大喜,當即日日勤作,騰來少許錢兩,打得一對鑲銀鐲子,贈作定情聘禮。二人你來我去,便在年關成禮結親。因是女子無親,李禾與長兄不睦,兩人便未聲張,只在院中擺得一席,正是執杯對飲,忽聽院外笑道:“好個郎才女貌,既擺喜宴,怎地不喊人來賀?”便從門口進來一人。

此人年約而立,木簪碧袍,面貌清癯俊朗,頜下又生一縷羊須,烏黑油亮,甚是飄逸。到得兩人桌前,打個稽首笑曰:“貧道是濯纓山洗瑕洞赤柳道人。今知二位喜結連理,特替妙杏真人來賀。”

李禾忽迎外客,亦甚驚奇,眼望其妻韋氏,卻見韋氏亦是搖頭,以示不識。但觀其人風貌打扮,確是青都修士不假,當下便道:“來者是客,真人自便。”

青袍客笑道:“恭喜,恭喜。”便坐下席間,顧自飲酒,又取戶外一葉吹得吉曲,竟不遜笛簫。如此連奏三曲,方才盡興辭去。臨前又一回首,同李禾笑道:“我觀新郎官面相,是個極妙有福的人物,又娶得我濯纓山同門,日後願能多與親近,不知可曾方便?”

李禾道:“自隨真人高興。”

青袍客笑道:“我是一浪蕩閒人,日日皆可高興。”說罷飄然去了。自是常與李家往來,倒勝似進了己家門院一般。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