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川一邊在郡內各處巡查移民的春耕情況,一面努力打探蒐集氐人的各種資料資訊。
“你不說今天休息嗎?怎麼又在這寫東西?”祝融扶著步練師在院子裡走了幾圈,回來問道。
步練師再過兩個多月就要生產了,現在越來越行動不便,沈川每天忙碌完回家後,看到步練師的模樣,都有一種幸福感,再過兩個多月自己都要做父親了。
沈川把寫完的書信封好交給親兵道:“送交魏王,路上小心。”
見步練師和祝融有些好奇,沈川就主動解釋道:“我想在天水郡鍊鐵,可是找不到高質量的鐵礦,倒是在東邊廣魏郡找到的鐵礦石品質還不錯,這事兒要給魏王商量一下。”
“鍊鐵?造兵器?”祝融插話道。
“造農具!我一個地方郡守造什麼兵器?”
沈川在天水郡巡查了一圈發現,百姓手裡的農具太過落後老舊不說,鐵器的質量也太差了些,極大的制約了勞動效率。
這年代鋼鐵的產量還是很低的,質量也不好,稍微好一點兒的鋼鐵都拿去製造兵器了,為百姓製造農具的鐵料少的可憐不說,質量也差的要命,沈川準備在天水煉些鋼鐵,建一個農具廠。可惜天水郡無論鐵礦還是煤礦的質量都讓沈川很不滿意,只好找到東邊兒的清水縣,那裡發現的鐵礦石不錯,煤炭質量也比天水郡的好得多。
冶鐵這事兒本就敏感,再說還不是天水郡轄區,沈川還是寫信跟曹操商量一下的好。
想把涼州建設成為北方富庶之地,提高生產力是根本途徑,所以沈川在努力打壓世家勢力,推進土地集體化改革的同時,還要努力點一下科技樹,忙做改造生產工具,提高勞動者素質,生產力三要素都要照顧到。
平民家的孩子來學堂的還是非常少,這個沒辦法,估計至少到秋後才會有所改變,不過正好可以讓學堂的老師們集中精力開辦成人識字班,在沈川的威逼利誘下,識字班辦的還不錯,第一批兩千多人都已經熟練掌握了拼音,也認識了好幾百個漢字了。
沈川又給他們加了一門算術課,同時給他們的目標是在秋收前能掌握兩千個常用漢字,可以和官府進行文字交流,並且掌握基本四則運算,也就後世小學三四年級的模樣。都是在五萬人中挑選的最聰明的一批人,完成這個目標應該不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