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一個百夫長聽到張遼的問話,當即想起了他作為斥候的同鄉,告訴他的訊息便回答道。
而眾人聽到這百夫長的話之後,紛紛陷入了議論當中。
“真的有十萬人嗎?”
“不知道,但是聽說他的同鄉是斥候,這應該不假。”
“十萬人,咱們這七千多人能守得住嗎?”
“這合肥城高牆厚,咱們固守城中應該能守得住。”
“可是即便再築高牆後,那孫賊也有十萬人,咱們如何守啊?”
臺下眾人議論紛紛,點將臺上的張遼,看著臺下的一切,一言不發。
“守不住又有什麼辦法呢?咱們的家小全都在這合肥城內,難道要棄城而逃嗎?”
“不能逃,一旦逃了,那孫賊進入合肥能做出什麼事不好說。”
“說得沒錯咱們合肥最近幾年沾了那荊州和涼州的光,有了土豆和玉米,讓咱們的家人能夠吃飽飯,不但如此,那涼州的棉花以及羊毛也源源不斷地送到咱們這來,讓咱們代工,咱們家中的日子也好不容易好過了許多,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這好日子就這麼沒了。”
雖然說這南郡之地是沈川發展出來的經濟紡織文化交易中心,但是南郡之地終歸只是一片彈丸之地,又豈能供應整個大漢以及整個羌族地區的棉衣以及羊毛紡織品呢。
那麼南郡那邊做不完的活計,就自然而然地流往了擅長紡織的江浙之地,而這合肥又是這江浙重鎮,紡織業大部分都集中在這裡,所以合肥百姓的日子過得還算不錯。
“對,說得不錯,咱們不能讓咱們的好日子就這麼沒了,我才吃了一兩年的飽飯,我不知足,我想要讓我的兒子也吃上飽飯。”
“說得不錯,我家那口子也是,好不容易學會了那羊毛紡織,能夠賺點錢財補貼家用,我上個月才新打了一副傢俱,天在那家中又豈能便宜了他孫賊。”
“可是我們只有七千人,他們有十萬人呀。”
“媽的,有七十萬人我也不怕,誰敢動我,這好日子老子就要跟他拼命。”
(本章未完,請翻頁)
“對,和他拼命。”
臺下眾人的聲音慢慢的統一了起來,臺上的張遼滿意的點著頭。
“父親是否讓他們停止討論?”
張虎聽到臺下的討論之後,來到張遼的耳邊小聲的說道。
“你聽到討論之聲了嗎?”
張遼看著張虎問道。
“父親的話聽了,大家都沒有信心,但是大家又捨不得放棄眼前的美好生活。”
“不錯,虎兒呀,你要明白這世間逐利是人人皆有的心態,是家族裡想要讓自己的家族做大,而百姓主力則是想讓自己的生活過好。”
“如今沈先生弄出土豆,玉米讓江南百姓吃飽,而棉花羊毛等紡織業,又讓這個長江以南的百姓能買得起房子,造得起傢俱,穿得起上好的衣服。”
張遼看著他的兒子笑著說道。
“父親我明白了,那孫賊一旦佔領合肥,如今合肥這能吃飽穿暖的美好生活便有可能消失不見。”
“這合肥城中計程車兵大多又是合肥本地人,所以他們為了守住這美好的生活,自然會選擇同仇敵愾,哪怕他們明白他們要面對的是多於他們數十倍的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