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有什麼,現在正是南邊糧食盛產的季節,大戶人家囤點糧也正常。”
“後來你看那邊有人喊一百六了。”
“被秒了。”
圍觀的眾人看著瞬間被秒掉的糧食議論了起來。
“正常,現在交易所這邊囤積的現有糧食也就這麼多了,肯定要提高價格才能收到,否則誰買。”
“又漲了十個大錢,真不知道這個買糧食的人在想什麼。”
一個穿著下人衣服的男子看著大板上的糧食價格,當即皺起了眉頭問著身邊的人。
“哦,王家代表,你可能不知道,按照這市場的行情來看此時的糧價是最低的,但是等到冬天的時候呢?要知道那時候咱們大漢可是不產糧食的。”
“我看吶,這人是想現在買些糧食囤到冬天,到時候冬天再丟擲去,到時候能賺上不少錢。”
眼前的這些說話的人都是當地世家或者其他地區世家的常駐代表,他們都是自己的主家派出來駐守這裡的,作用就是時刻盯著這裡的價格。
畢竟大漢這麼大每個地方生產的物品都不一樣,比如南方的橘子個大甘甜,但是放在北方就不行,再加上橘子容易儲存,所以在南方橘子產出的時候南方橘子的價格會低,但是北方橘子的價格就會變高。
所以不少南方擁有桔園的世家,就會想辦法將橘子運送到北方買賣,而北方的一些世家也會在橘子價格比較低的時候去買一些橘子做期貨。
這些世家老爺自然不會自己在這裡盯著,所以便派出了這些下人在這裡盯著,這些下人都是各個世家專門挑選的忠誠之人,而且沈川為了方便這些人在這裡盯著還專門派人交給了這些人認識數字。
“既然這麼說我記得我家還有一些糧食,再放就成陳糧了,倒不如賣了,我給我家老爺寫信說一說。”
王家代表聽到身邊的人一說,當即準備將這些訊息告訴自己家主,於是他來到交易所中寫信的地方,這裡有專門的代筆人。
(本章未完,請翻頁)
就在他寫完信件發出去的時候,交易所內突然哄吵了起來。
“怎麼了?”
王家代表交了錢和郵費之後聽到哄吵聲,便來到了剛才那人的身邊問道。
“你走的這一會兒功夫糧價又漲了,現在馬上二百石了,這冬天的糧食也就這個價格,這人現在買這麼多,儲存的倉庫等等一系列東西都要成本,難道他不怕賠錢嗎?”
漢初天下剛剛安定商人們學習呂不韋搞奇貨可居,讓劉邦厭惡無比對商人進行大力打壓,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宣帝時期慢慢地有一些緩解。
由於靈帝貪財,商人又善於理財,再加上天下大亂許多東西需要商人去運送,導致商人的地位再一次提高,在這不少富甲一方的商人都或多或少地資助過諸侯,再加上大世家也需要商人來幫助自己籠絡錢財。
這也導致了朝堂之上雖然還是士農工商的排行,但是商人的地位已經發生了顯著的變化,這就是為什麼沈川建立這個交易所的時候當地的官員和百姓並沒有表現出反感。
“不對,這位仁兄我彷彿看出了一絲不對的苗頭。”
一個穿著青衣的男子走了出來,眾人看到之後急忙讓出一條路,在這交易所內能穿這樣青衫的都是市場分析大師。
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商人的後代,對於經商從小就耳濡目染,又有幸在父輩的幫助下識的幾個字,也正是因為文化和經驗的加持讓這些人的嗅覺十分敏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