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日前在那個村莊臨時補給時,買了一車多生麻。
當時李孟羲跟著劉備檢查苧麻時,劉備還說麻漚的不夠久。
正因為漚制的不夠久,劈麻做麻線再織布,太硬了,正因為硬,恰好很適合用來做揹帶,也只有拿來做揹帶。
問了柳氏麻是如何變成麻線的,原來是把苧麻的外皮,用木棒錘,錘軟了之後,用手把麻皮撕開,把變成一絲絲的麻纖維抽出來,絞成線。
也就是說,麻線生產簡單,完全可以隨軍生產。
“那麻線怎麼變成麻布的,得用紡車嗎?”李孟羲好奇的問。
“是得用紡車。”柳氏老老實實的回答。
“奧。”李孟羲恍然的點了點頭。
“那姨姨,紡車多大,能放到車上不?”李孟羲指著停在路邊的板車說著。
“紡車有大有小,小點的能放下。”柳氏一五一十的告訴李孟羲。
“奧。”李孟羲又奧了一聲,“姨姨,揹帶先不做了,絲綢做的揹帶不好用,過段時間再做吧。”
現在軍中要是有個紡車多好,那麼多人閒著,可以找幾百個人紡麻線,然後供給一架紡車織粗麻布,做揹帶的,又不是做衣服,稍微織一點麻布就夠用了。
李孟羲已經很看重後勤工作了,沒想到準備還是不足。
那時在那個無名村寨採購物資時,李孟羲根本就沒想到買兩架紡車用,又有誰會想到有用到紡車的地方呢?
男耕女織的時代,紡車是離不了的,家家都有,當日若是要買紡車,肯定能買來。
現在可好,睜眼瞎了。
李孟羲又得去木匠營了,這一天天的,把他忙的腳不沾地。
李孟羲一攔下木匠營的車隊,木匠們打趣的問,“營正,是又有啥活兒了?”
幹活能得糧,木匠們不怕有活兒,反而希望活越多越好。
“有誰會做紡車?”李孟羲不多廢話,直接問,“做好了紡車,賞糧一百斤!”
李孟羲直接把“懸賞”價格丟出來了。
木匠們一聽一百斤糧食,都愣了,我的天爺啊,做好一輛板車,耗時六七日,每人才賞糧五斤,這一下就給一百斤糧,可太多了。
不管是車上做工的木匠,還是車下走路的木匠,你看我我看你,都在找誰會做紡車來著。
紡車不是什麼稀奇玩意兒,紡車也是木匠做的,這麼多木匠在這兒,應該有人會做紡車的啊。
然而木匠們四處亂看,李孟羲也四處亂看,好一會兒,愣是一個站出來說會做紡車的人都沒有。
李孟羲疑惑,難道想岔了?紡車這玩意兒是屬於高科技,很難做的嗎?
又等了好一會兒,有年長的木匠遲疑的站了出來,“營正,紡車這玩意兒是個精細活,老兒我年輕的時候做過紡車,這麼長時間不做了,也不知能不能做好……”
“無妨!”李孟羲霸氣的把手一揮,哈哈大笑,“老叔但做便是,就是做不好,也有糧賞你!”
聽李孟羲如此說,年長木匠也被激的豪氣頓生,朝李孟羲抱了一拳,“好!那老兒便放手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