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在三國教書那些年> 第三十九章 水酒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九章 水酒 (1 / 3)

刀盾相撞,其實不一定要硬碰硬的拿盾去撞敵方的兵器。儘管硬對硬的碰撞最為簡單粗暴不需思考。

然而如此沒有技巧的用法,盾經不起多少砍劈就要散架了。

木盾的耐久很有限,刀槍對盾的傷害自然不如斧頭,可木盾又能被環首刀劈上幾次?

盾的防禦力隨著受擊打的次數增加,強度下降的會越來越快。

完好無損的盾能完全扛住第一擊劈砍,當敵人的攻擊砍在盾上,在完好狀態下的盾上留下了第一道砍痕時,這時構造盾牌的木料上就出現了裂縫,木料的強度驟然下降。

這反應到盾牌的整體上,當同樣力度的第二次劈砍在了盾牌上之後,給已經開裂的木料造成的損傷,數倍於盾牌第一次的損傷。

故此,盾牌的強度不是由100,降到99,再降到98,而是由100,下次就降到50,再很快降到25,再降到5,到零。盾損壞的速度隨著盾身的損傷,外界的攻擊能越來越輕易的對盾造成破壞。

應對敵人的攻擊,實則不必用盾硬擋。攻擊來臨,手腕可以瞬間變動方向,正面敵人的盾牌變成盾側對準敵人。

盾牌像一把刀一樣,側格開攻擊,然後盾快速切進敵人懷裡,堅硬的硬木盾的稜狠狠地朝敵人鼻子上砸去,保準敵人瞬間喪失戰鬥能力。

李孟羲扛著跟他小小的身軀相比有些碩大的山字盾,他認真的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說用盾側擊敵兵刃,改變敵人的攻擊方向足以,這樣只用最小的力量就足以完成防禦,還降低了對持盾士兵力量的要求,還讓盾的損傷降低到了最小。

關羽面帶輕笑,他看著言語不休說的頭頭是道的李孟羲,關羽和劉備相視一眼,兩人皆是眼中含笑。

只教給了李孟羲最簡單的格擋之法,李孟羲竟能觸類旁通,自己領悟到了更具有技巧性的格擋技巧。

能一點就通,舉一反三,此子於武藝一途,堪稱良才美玉。

關羽和劉備對李孟羲更加喜歡了。

李孟羲雖說不通武藝,可他太聰明瞭。

前世接觸到的資訊太多,因此李孟羲有著很強的發散思維。

看到劉備架劍的技巧,他立刻就聯想到了用盾架劍,聯想到了劍盾術,這不是空想的,而是他的確看到過真實的畫面,而是一個漢朝人,如果要有李孟羲一樣的聯想能力,那必須是得上過戰場,最低也得近距離見過戰場;關羽說盾要斜持,李孟羲立刻就聯想到了坦克車的裝甲,並且被關羽稍一提點,李孟羲瞬間就有了比關羽還要深刻的理解。

畢竟,連關羽都不確定,盾斜立的角度跟防箭的機率,到底有沒有關係。

而李孟羲很確定,一定有關係。

這一場臨時起意的教學,持續了近一個時辰。

盾不輕,只是拎著盾拎一個時辰也夠累的,更何況還要模擬攻防,要舉著盾做各種防禦動作。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