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遊戲競技>試圖慎重的DND冒險者> 第二百七十七章 該準備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七十七章 該準備了 (1 / 3)

光芒逐漸被地平線所隱沒,祭典的日子也將要告終,雖然說,這才是真正開始的時候。

天空之上,取而代之的是以天頂為目標升起。伴隨一層淡淡紫色和綠色的雙生之月。

天幕布滿粒粒星斗。

街道已完全被黑色所淹沒,看上去就好像沉默了一般。

秋天的降臨。同時也是冬天的開端。金黃消去,沉入幽暗的街上。一盞燈火,點亮。

一盞。

兩盞。

三盞。

四盞。

五盞。

最後終於多到數也數不清。

那點點火光,是在河川水面搖曳,如小星星般微弱的燈。

在沉入黑暗的街道上,不論是這裡,那裡,燈火都一一點亮,搖曳不定,閃閃發光。

終於這火紅而溫暖的光芒,輕飄飄地,如同螢火蟲般浮上空中。那就跟從天而降的雪花恰好相反,飄起後在天空漫舞,逐漸升高。

黃昏的金色即使消失了,被橙色燈火照亮的街道依然顯露出不遜於方才的美麗。

有石造的房子,建築物,路人穿著各式衣裳,臉上都浮出笑容。把手上的竹燈點燃後,外層的傘狀就會膨賬,輕飄飄地飛上天空。

追逐攀升的燈火,林雲原本俯瞰的視線也挪往天上。說起來,這好像最早是天朝的習俗。

天燈,又叫做孔明燈。

相傳五代十國的時候,有一個莘七娘,隨丈夫在福建打仗時,她曾用竹篾紮成方架,糊上紙,做成大燈,底盤上放置燃燒著的松脂,燈就靠熱空氣飛上天空,用作軍事聯絡訊號。

這種松脂燈,在四川稱孔明燈。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亮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另一種說法是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亮所發明。當年諸葛亮被司馬懿圍困在平陽,全軍上下束手無策,諸葛亮想出一條妙計,明算準風向,命人拿來白紙千張,糊成無數個燈籠,再利用煙霧向上的引力帶著它們升空,一個個小小的燈籠升起。

營內計程車兵高呼著“諸葛先生坐著天燈突圍啦。”。司馬懿竟然信以為真,帶兵向天燈的方向追趕,諸葛亮得以脫險。於是後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

現代人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福的心願,象徵豐收成功,幸福年年。

但是,因為如果這些天燈掉到一些山林之中,還有一些屋子中的話,很容易會發生火災,也因為這樣,反正,就林雲的他,他就沒有點過這個所謂的天燈了。

此時在一個不一樣的世界,看著這,本應該屬於他們的東西,也是讓林雲有些感慨不已的感覺。

“鏘啷。”

彷佛在夜晚的寂靜中投下漣漪,鈴聲響起了。

如果天燈是墜入河川水面的星星,那鈴聲就是潺潺的水流。

“鏘,鏘,鏘,鏘。”聲音以一定的間隔重複,這是源於淨化土地的祭祀。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