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確實不知唐朝已經與吐蕃和親一事,但他知道了另外一件事。
中秋詩會。
大唐一年中詩詞文會極多,但要說規格大小,那中秋詩會定有一席之地。
原本他就準備在中秋節讓李泰再出一次名,把文采這方面技能完全點滿,沒想到李世民竟然決定在大明宮舉辦中秋詩會,還號召全長安文人參加。
這是多麼重視啊?
只要李泰能在這樣的場合大放光彩,那必將被載入史冊,受到世人尊敬。
而這對於李泰的未來來講,那助力可就大了去了。
前有七夕詩王,這又來個中秋詞王,屆時再尋個機會,讓李泰拿著《滕王閣序》再裝一次。
在文學這一塊上,李泰將無人能敵。
文學強了,幾乎等於是拿捏住了國子監。
再往後,就是巡迴六部之事。
前景一片明朗,李承乾也忍不住有些興奮起來,在書房中來回踱步不停,口中亦是跟著喃喃自語。
“中秋詩會這麼搞,那必須要拿點名篇出來,狠狠地讓他們服氣。”
“人這麼多,連李世民都會親自參加,效果那絕對是槓槓的。”
“對了,大唐詩會形式還是軟了些,自己完全可以上書提點建議,把中秋詩會給進化一下。”
“比如增加些對抗,再比如拿出些獎勵,這絕對能吸引更多的人來。”
“如此,倒也算是一場盛事。”
一時間,李承乾想了很多,臉上的興奮亦是越來越濃。
隨後,他拿起紙筆書寫了滿滿幾頁,吩咐道:“小安子,把奏摺遞上去,還有讓李泰三日後來找我。”
小安子拱手道:“是,殿下。”
.
一個時辰後,甘露殿。
李世民瞅著奏摺,若有所思道:“太子還說什麼了?”
小安子跪在地上,撓著腦袋道:“還讓越王殿下三日後去找太子殿下,這算嗎?”
“噗......”
李世民忍俊不禁,面色怪異道:“算,當然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