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世某些論壇上,認為這一點疑慮很大,機智的他們想到了許多‘漏洞’。
‘漏洞’一:吐蕃這麼牛逼,大唐不可能輕鬆戰勝。
‘漏洞’二:說唐朝習慣性的在奏疏上誇大戰果。
‘漏洞’三:真要打贏了怎麼可能還和親,其實是大唐輸了,被迫和親。
‘漏洞’四:李世民改史,你們看到的都是假的。
李承乾:???
就這些弱智發言,能把人給看笑了。
第一點:
吐蕃確實不錯,但那也只是和党項之流相比,如果他與突厥相比又如何?
到了公元630640年間,版圖過千萬公里的突厥確實被大唐打得分崩離析,甚至分裂成東西兩派,可有句話叫做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對於這一點,從吐蕃人下山只敢對党項、白蘭羌、吐谷渾用兵,偏偏避開了在身邊的西突厥就可以看出一二。
大唐大於突厥,西突厥大於吐蕃。
第二點:
唐朝習慣性擴大戰果?
這種弱智言論說出來簡直丟人,細數中國曆朝歷代,貞觀年間的奏疏在現代那也是真實性最高的一個朝代。
真正無法令人完全相信的記載,大多數出現在清朝,以及唐末、宋末與明末。
第三點:
純純的見識短,偏偏還自以為懂的一匹。
誰說只有輸了才和親的?
在古代,和親當真是丟人的事情?
拿著自己的那一點短見去思考政治,只能引人發笑罷了。
哪怕拋開前兩點的結論,單單從第三點去考究唐朝與吐蕃戰爭的勝負也很簡單。
雙方軍備實力與和親公主待遇。
前者不用多說,唐朝與吐蕃是雙生兒,都在公元618建國,可唐朝前面還有隋、有漢、有秦,有我華夏大地千年的積累與歷史。
可吐蕃有什麼?
有高原反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