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風外。
當李承乾聲音再度響起時,李世民突然覺得還蠻有趣。
微微抬頭,望向諸位宰輔。
處理這種事務最為擅長者還數房玄齡,房謀杜斷這外號可不是白來的。
只見他風輕雲淡的回道:“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完全可以讓眾多百姓入莊一觀,哪怕再多也無妨。”
李世民含笑點頭。
內屋......
李泰同樣說道:“這麼多人?不好趕走就讓他們進來看看唄。”
李承乾嗤笑一聲,鄙夷道:“你這種回答就是典型性的思維禁錮,我問什麼你答什麼。那乾脆點也別是乾莊了,百姓都說這仙緣在皇宮、在後宮,你還能讓他們挨個去看看嗎?”
李泰笑容僵住,李世民笑容僵住,房玄齡笑容也僵住。
還能這麼舉例的?
數十萬人去後宮一觀,皇帝還要不要做人了?
不過也正是這樣的說法,讓眾人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
很簡單,就是在某些因為各種原因無法解釋的問題上,造成了百姓大規模的誤會與好奇,又應當如何去引導。
而這個問題,水平驟然拔高到了一定層次。
“諸位卿家,可有良策?”李世民面色嚴肅低聲詢問。
其話語間不負開始時的隨意調侃,更是用上了策之一字,顯然對這個問題十分看重。
四大宰輔凝神思索,久久無言。
屋內,李泰更為乾脆:“大兄,我不知道,那你說該如何去做?”
“如何去做?這裡面門道可太多了。”
李承乾微微搖頭,想起後世處理輿論的各種辦法,提點道:“首先你就得分情況來制定辦法,不同的事件對應不同的方案。”
“其一,對百姓沒有切身影響,但又引起眾人商討的問題,可以創造另一件事情來轉移百姓們的注意力,剩下的交給時間來淡化。”
“其二,關係到了百姓切身利益,讓他們對此非常關注的問題,則可以由官府出面,‘澄清’部分‘事實’,再派遣專家引導言論。”
“其三,還有一種問題,屬於那種百姓又很關注,但官府又無法正面去證明的問題,則是可以渾水摸魚,使其從內部瓦解。”
李泰眼睛一亮,連忙道:“第三種,這我知道,乾莊屬於第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