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上。
李承乾接著介紹了黃梅酒、杏酒、桃花釀、葡萄酒等一系列果酒。
這些果酒口感各異,不失酒味的情況下又充滿不同瓜果的特點,著實讓眾多大臣為之讚歎。
同時,他們也對此表現出了強烈的興趣。
唯獨有些讓李承乾沒想到的,是啤酒的面世。
顏色黃黃的、倒在杯中還有泡泡,這讓諸位大臣初觀之下面帶不適,嘗過之後對有些怪怪的味道更是連連否定。
在他們看來,啤酒比果酒差遠了。
哪怕李承乾強調喝啤酒重要的氣氛,一大杯一大杯的幹掉很有氣勢,但依然無法拯救啤酒在眾人眼中的口碑。
能喝的幹斗酒,不能喝的溫著酒慢慢喝,完全喝不了的喝果酒。
總之,啤酒出局。
面對這種情況,李承乾也無話可說,稍微等眾臣清了清嘴裡的味道後,才面色嚴肅的開口:
“諸位大臣,接下來就是本次宴席的第一大重點……白酒。”
白酒?
長孫無忌當先問道:“殿下,某觀之其色與斗酒相同,味也相似,為何這酒命名為白酒?”
“哈哈,舅舅這算是問到點子上了。”李承乾憨笑一聲,解釋道:“其實斗酒也是白酒的一種,取名斗酒也僅僅只是因為一斗金一斗酒便於計算而已。”
說起價格,眾人也想到了當初斗酒的名號,也很快反應過來一個問題,那就是這白酒,價格應當與斗酒不同了。
否則,殿下何必多此一舉去再取個名號。
“敢問殿下,這白酒為何有五隻酒盞,卻只有其中兩隻盛了酒水?”房玄齡好奇道。
“嗯,我這樣做,自然是有原因的。”
李承乾嘆了口氣,繼續道:“第一隻酒盞中,盛放的是24度的白酒,諸位一飲便知。”
24……度?
眾臣聞言,神色皆有些懵逼。
唐朝沒有度數的概念,這讓雙方交談上有了一定的代溝。
是以,李承乾也懶得多做解釋,直接讓眾人飲用。
多喝幾盞,自然就明白不同度數的區別了。
而在李承乾說完後,大臣們也沒有猶豫,端起酒盞徑直喝下,隨後又閉著眼睛回味起來。
口感與斗酒極為相似,但又沒有斗酒那般醉人的勁道。
而神奇的是,這醉人的勁道與兌水的斗酒很像,可口感上卻是天差地別。
顯然,三十多度的白酒兌水,與直接釀製二十多度的白酒差異還是很大的。
“好酒,這酒比斗酒好喝多了。”有文臣拍案叫絕,臉色坨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