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心中有了決定,隨即朝內侍吩咐道:“給本王備好朝服,明日進宮。”
.
就在四方行動之時,李淵也從貼身太監處得知了訊息。
還有人替自己打抱不平?
這些人是吃多了沒事做,還是腦子不好使?
若說玄武門之變剛發生的時候,李淵確實非常氣憤,恨不得手刃了這個逆子。
但過了這些年,想法還能一樣嗎?
且不說有著李承乾在中間撮合,單就歷史上來看,李淵晚年時與李世民關係已經緩和許多。
李淵是皇帝,是大唐的開國皇帝。
他有著成年人的思維方式,那就是遇事看代價,而不是心中那口氣。
玄武門之變他是失敗者,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天道如此。
若是連這點都看不穿,那他也不會舉旗造反顛覆隋朝。
只能說唯一有些心結的,就是被自己親兒子給反了。
可時間過了這麼久,大唐已然進入盛世模樣,無論從朝堂氣度還是百姓風貌,李淵不得不承認李世民做得比他要好很多。
武德年也不短,但國內民生並沒有太多改善。
別說什麼貞觀年在於武德年後,它承擔了武德年的餘蘊,各方面進步是十分正常的,換誰來都可以這樣的話。
那叫沒腦子。
都不說宋元明清,就往前看漢朝隋朝,有幾個皇帝能接管天下後能有這麼大的改變?
數代過後不變差都算是好的,更別提開啟盛世。
李淵自己都不屑於找這樣的藉口。
而且無論怎麼說,李世民也是他的兒子,這天下也是李家的天下,現在有人想利用他來搞些事情,也不看看他願不願意。
“老陳,準備準備,明日進宮。”
“啊,陛下。”老陳驚撥出聲,以為李淵真有某些想法。
“啊什麼啊。”李淵一巴掌拍在老陳頭上,沒好氣道:“朕就是去走走,罷了,你也別準備了。”
原本還想好好捯飭捯飭的李淵回過神來,真要穿身龍袍進宮,這不像是平事反而更像是添亂的。
不如,就隨意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