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結半晌,李承乾決定把選擇權交給專業人士。
“劉教頭,你可知朝堂近日要討伐党項一事?”
“党項?”劉仁軌思索良久,才掐著一截小拇指道:“那個屁眼大的小部落?”
小部落?
李承乾呲牙,看著劉仁軌那不屑一顧的神態深感無奈。
說党項這兩個字也許大家不瞭解,但說西夏知道的人就多了。
党項族,就是建立了西夏政權的角兒。
不過党項族說是一個國家,但其實內部權力並不統一。
其中較有實力的部落共有八個,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利氏、米擒氏、拓拔氏等等。
八個部落裡有一大半都已經歸順唐朝,遷居進崌、奉、巖、遠四州,原部落酋長擔任刺史。
這次要討伐的部落,就是實力最強的拓跋氏。
人口大約在十幾萬人左右,個人平均武力值不高,但卻是個全民皆兵的種族。
佔據要塞的情況下,想強攻也不容易。
“小是小,但戰力也不算低啊。”
李承乾擺擺手,又詢問道:“若是咱們也有機會參戰,你說去還是不去?”
有機會參戰?
劉仁軌拳頭收緊,瞪著眼睛連忙反問:“殿下所言當真?”
李承乾翻著白眼,“我騙你幹什麼。”
“去啊,那必須得去啊。”劉仁軌興奮的跳腳,目露精光道:“戰場才是咱們武人的歸宿,難得有打仗的機會,絕對不能放過。”
粗鄙的武夫,你能動動腦子嗎?
李承乾氣得咬牙,將正式營存在的最大意義詳細講與劉仁軌。
主要目的只有一個,半年賭約的勝利。
不是李承乾不愛國,不願為大唐付出,而是這500人就算去了其實也不一定能發揮多大作用。
更多還是以學習經驗為主,若有機會見識下戰爭的血腥殘酷,就算是成長巨大。
但成長與穩健之間,到底該如何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