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岷州城外。
大唐將要出兵的訊息已經傳開,李承乾也不躲著藏著,帶著兵騎著馬直接從城門而出。
戰馬是前些日子從隴右臨時徵調而來,自家那500匹還在宮莊養得好好的。
畢竟私車公用不是李承乾的風格。
分別之前,李承乾則又再三強調眾人以安全為主,不要意氣行事。
“程處默,我說的就是你,你往後看作甚?”
程處默一臉憋屈:“殿下,俺也沒準備意氣用事啊,而且戰爭哪有不死人的說法。”
“你爹就是這樣。”李承乾先解釋了句,接著又道:“戰爭是會死人,但我不接受因冒進而產生傷亡,若誰不聽從老兵建議,貪功胡來,那別怪我軍法處置。”
李承乾醜話說在前,見眾人皆是神色嚴肅後,才大手一揮。
“出發。”
.
‘嘶’
戰馬嘶鳴,塵土飛揚。
整個隊伍向前衝去,隨後逐漸分離。
跟著李承乾這個隊伍的老兵頭子叫張三,是蜀州人,一口方言說得爐火純青。
但該說不說,實力確實極為強勁。
一路上不停回答著李承乾的各種問題,也不見任何吃力之處。
只是聽著聽著,李承乾有些震驚了。
原本以為是炮灰的探子,沒想到要求竟然極高無比,比當初他想招攬青壯的要求還高出許多。
按照張三所說,當探子你首先要騎術高超。
其次,目力還得了得,要能在遠距離時看清對方有多少方陣,每個方陣有多少面旗幟。
再其次,還要會算數與識字,要能算出對方人數,認出旗幟上的字號。
最後,就是具備一定隨機應變的能力。
就這一連串要求聽下來,李承乾只感覺探子就是精英中的精英。
難怪多數時候兩軍探子相遇都不會爆發戰鬥,弄半天這種特殊人才,誰也損失不起啊。
順著既定道路走了兩個時辰,李承乾讓眾人停下休息用膳。
唐朝普通人家一日兩餐,早晚各一次,但行軍時則會一日三餐,保證體力充足。
一直在外遊曳的探子也陸續迴歸,除開少部分繼續監察周邊情況外,其餘將士則開始搭建灶臺,生火做飯。
說是做飯,其實也就是將備好的饃煮一煮,軟化了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