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就是“被錨定了物質座標”的部分虛界。因此它擁有虛界和物質兩重座標。成為了靈素在物質和虛界之間流動的通道。
“物質頻率”不等同於“物質座標”,前者是虛界座標的一類,也就是虛界頻譜邊緣上深度接近於零的頻率,後者是現實的地理方位,兩個概念無關。
三、法術原理:儀式法術,基於相似律和映象共鳴。“映象”作為理型界的存在,一旦共鳴生效則可以無視空間以及頻率界限。儀式法術三大單元:燃料,意圖,空間。
精靈法術:靈體與人類之間的約定,以及進一步的誓約。
同時任何一種法術形式都會產生“法術弦”,也就是這個形式本身的映象。
四、人類結構:物質身軀,以太,心之殼,心內海,意識深層,意圖。
它們與宇宙的圈層結構分別對應,執行在不同的宇宙層面上。
心內海對應於虛界,但它同樣擁有物質和虛界兩重座標。性質似乎類似於以太,但以太只是無機物,心內海則是“我”的集合。這是因為人類作為物質界生命的特殊性,所以它一開始表現為靈魂與物質界銜接的場所,之後則會不斷擴張蔓延。
心內海座標即指虛界座標,也就是意圖所處的頻率,他的夢境發生的場所。
人類心內海的原始座標,在深度上大都接近於零,區別只在於角度象限。所以柯林心內海座標的寫法也簡略了“深度零“。所謂的“歸零”手法,也就是讓意識退卻到原始座標。
再提醒一次“物質頻率”不等同於“物質座標”,所以意圖處於“物質頻率”,不等同於意圖位於物質界。
五、影響感知力的因素:
人類沒有靈覺器官。
心之殼自我保護式的遮蔽。
頻率界限的存在。
反過來,也就可以利用這些因素進行隱蔽。
成像之法僅僅克服第一點,必須建立在感知力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