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此激烈的場面,卻吸引不了平退思的關注。
平退思也知道姚聽寒的性子,明白現在是不可能等來姚聽寒的回答的,便自顧自地往下說去:“咱們三大聖地設定考題,不過是給大考者一個目標,但我們想要的,到底還是機緣。但當時三大聖地萬萬沒有想到,我們那次設定的考題目標,就是機緣所在!”
求索之路里那一滴血珠已經飛射到了梁晉的背後,正對著梁晉的後腦勺。
跟在梁晉身旁那叫尹荷花的女人側過身去,要幫梁晉將那滴血珠攔住,但梁晉卻一把拉開了她。
梁晉的左臂以一種不可思議的角度迎了上去,璀璨的電花在血珠還沒有撞到拳頭的時候,提前接觸到了血珠、
“嘭——”
那血珠轟然炸開,不過觀雷閣距離那戰場太遠,並不能聽到聲音。
但即便如此,另兩個關注戰場的人,還是不由自主地輕“咦”了一聲。
“那迷霧是一種考驗,一看智慧、二看耐力、三看運氣。有智慧者,可以在幾番試驗以後,就在迷霧的邊緣找見線索。從線索處步入迷霧,就能發現關鍵,直達中心祭壇所在;有耐力者,在迷霧中差不多看準方向,堅持前進,也能距離祭壇更近一些。而看運氣者,也不用我說了,你剛剛也見到了。”
在平退思講述的時候,梁晉深陷在爆炸波浪中的左臂如同一條游魚一般,扭動不已。他邊扭邊退,將手臂從爆炸餘波中抽離出來,竟然一點傷也沒有受。
看到這一幕,明飛雲沒有什麼反應,姜皇叔卻皺起了眉。
平退思道:“那迷霧行進,本是有訣竅的。上次就是有人發現了訣竅,從特定的地方步入迷霧,找到了祭壇,才驅散了迷霧。然後有耐力者、有運氣者,各自出現在了求索之路上遠近不同的地點。他們中先到祭壇者,便能得到洗禮機緣,後到的,就什麼也沒有了。這次大考時間還太短,我本以為要等很久,迷霧才能消散。卻沒想到這麼快,就有人到祭壇了。”
姚聽寒聽這幾句話時留了些心,卻聽懂了——
在這次的大考裡,先期的迷霧通行,決定的是距離祭壇的遠近。觀察力、耐力、運氣,都是決定這一點的重要因素。而當大考者中有人踏足祭臺之上,便能夠驅散迷霧。
到這時候,寄託在祭壇石像之中的“機緣”,便成了大考者們最終的目標。
那些大考者在第一階段,通行於迷霧之中的進度,決定了他們距離“機緣”的遠近,驅散迷霧者,便是距離“機緣”最近的人。
起碼按照上一次的經驗,是這樣的。
但這一次,卻出現了意外。
梁晉靠著外掛第一個到達了祭臺,驅散了迷霧,但沒有想到,在這次的大考之中,還有人能運氣好到比他的外掛還猛。
於是吳忠孝成了觸控到“機緣”的第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