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捕頭看來是看不出《觀山海頌天地歌》有什麼特殊了,但梁晉自己卻確確實實能看到。
那自己從中修煉而來的,是什麼?
這門法術神通,是隻對自己展開,還是有特定的條件?
梁晉思索著,又問:“可是那魔門妖女說這是名門正道的神通,它真的有問題?”
王捕頭嘆了口氣,搖搖頭道:“你也是偵緝司的人了,而且這麼雞賊,怎麼能信魔門妖女的話?”
梁晉義正言辭地道:“王捕頭請更正用詞,我這叫聰明。”
“嗯,雞賊又聰明……”
“……”
……
接下來王培花便正式開始教導梁晉修行,給梁晉啟蒙。
王培花先讓梁晉繞著演武場跑了十來圈,活動開了筋骨,使體內血液奔騰開了,才進行下一步。
王培花說:“我這裡有一門神通,修的是南山經,當然你從宋公野那裡搞到了傀儡法術,也可以修他的神源。反正我只是負責幫你啟蒙,你修哪個都不要緊,將來平道宗若要教你,也可以遷移神源。所以你開闢哪處神源,自己決定。”
修行一道,起初開啟哪個神源,並不重要。在沒有尋仙駐神以前,神源都是可以遷移的。到了要修煉法術、尋仙駐神的時候,神源確定何處,才會成為關鍵。天下神通法術中,有很多傳承,並不適宜開闢神源,所以從其他神源入手,後透過轉道遷移之術,轉回想要修煉的神源,也是很常見的事。
王培花道:“當然,你若是願意受我衣缽,接了我的傳承,那也沒問題。那樣的話,你就不用糾結了,直接從南山經練起。”
梁晉聽完王培花的建議,點了點頭,毫不猶豫地說:“那我就練南山經了。”
王培花愣了一下:“怎麼……你想練我這門神通?”
梁晉道:“我想先練著,以後再說……”他心裡想的是他如今啟蒙老師是王培花,修的南山經,想必教起南山經來,會更順手些。
王培花擺擺手道:“你不練最好,我也省得麻煩。既然要從南山經開始,那你就先聽我講述一下要點。我所修南山經神通法門,名曰‘金石擊水辟穀術’,練的是南山經鹿吳金石之山,澤更之水,因此有剛硬凜冽之意、也有水流柔順之意……”
《山海經·南山經》中,鹿吳之山上無草木,多金石,有澤更水發源於此山中,流入滂水。蠱雕就居於澤更與滂水之上,兇殘食人。梁晉明白過來,這是專門針對蠱雕這一神靈的修行之術啊!
他聽著王培花一字一句地講解,把那鹿吳山和澤更、滂水的情景描述得明明白白,並講解如何自此而入,將人體脾臟部位一點一點開闢、改造,成為神源。
王培花的講述如此之清晰,像是在照本宣科地描繪一幅畫卷。漸漸的,他腦海之中,關於這個神源場景的佈局構造,也清晰起來。
“神源佈局,其實通常都是有繪圖描述的。但觀圖而記,那其實是下下策,在啟蒙不成的情況下,才可以去看。所以現在我有神源之圖,也不會給你去看。聽我講述,你才能按照自己的思維,將神源形狀與自身結合起來,而且神源前後佈局,你也能形成自己的印象。這是看圖做不到的。”
王培花講解的過程中,還給梁晉說過這樣的話。
這讓梁晉想起了他之前對於這個世界修行的觀感,明白自己的感受果然不差。這個世界的修行,就是在描繪山海經的神話故事。
故事總少不了場景。開闢神源,就是先把場景搭建起來。
有了場景,才能納入人物,也就是所謂的尋仙駐神。
王培花講清楚這一點後,又一遍一遍地、不厭其煩地重複,讓梁晉對這個場景加深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