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發出去,有能力的科研機構做好重複試驗的驗證工作就好了,繼續做推進性研究,包括跟費米實驗室都不夠格,到不是小看天下英雄,主要是它們沒有三月。
寧為看了眼趴在桌上的小貓,幸福的想著。
……
安格斯坐在書房裡,剛剛開啟了電腦。
雖然他已經接受了邀請,有極大的可能遠赴華夏去接受一項新的研究任務,但並不代表著剛剛公佈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就會馬上成行。還有許多事情要做。
教授的職位不止是拿一份薪水,還擔負著責任。手底下還有些研究生,要給他們安排好歸宿,先前接手的專案要給資方一個交代,從下定決心離開,到將這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有序的全部處理好,起碼要大半年的時間。
好在三個月前其實就已經開始準備,所以現在便能從容許多,接下來大概再有兩、三個月時間就能把收尾工作都做完,然後開始一段未知好壞的新生活。
大機率應該是好的……
實驗室內的訊息他已經從老友那裡聽了許多,他對於生活上的便利其實並不太在意,但是對於三月科研平臺的算力整合以及各種數學模擬能力卻有著憧憬。
雖然還沒有機會直接使用這套系統,但從老友的描述中,他能夠大致勾勒出這套系統的成功之處,大概是直接在服務端集合了現在市面上主流科研跟工業軟體的全部功能,並能以極快的速度給出分析結果的一套系統。
先不談其智慧性,計算機能更快一點,就已經佔據了優勢。更別提據說實驗室還能綜合各個專案組之間的各項成果以及資料,來進行方向性的指引……這才是顛覆性的能力,每每也讓老友驚歎。這些都是他所期待的。
當然更讓他期待的,大概還是寧為接受採訪時說的那段話。
可能對於這座建築裡其他人來說,狂妄到沒有邊際了,從感情上根本無法接受。但對於他這個即將卸下擔子的人來說只覺得很有興趣。
他其實也很希望知道這個組建了大概一年的物理基礎實驗室到底有些什麼成果。在安格斯看來,科學就像是佈滿荊棘原始叢林,每一點進步,靠的都是無數科學家用勇氣跟智慧劈出一條路來。這一過程中,每一個可以驗證的理論就是科學家們手中的指南針,當這條路被證明是對的,時代的滾滾巨輪便將沿著這個方向碾壓過去。
讓一條小路變成通天大道。
所以他對寧為那座物理基礎實驗室的所有成果都充滿了期待。
但他沒想到如此快就能看到這篇最新的論文。並不是他一直關注著三月科學期刊的官網,而是遠在華夏的老友剛剛給他通了電話,告訴他寧為口中的成果——發表了!
所以即便已經睡下,他依然第一時間從床上爬了起來,帶上眼鏡,來到書房,登陸了郵件裡發來的地址,將論文下載並列印了出來,隨後開始仔細的研究,嗯,《trollaacroscopiformation flux tunneling in bose einstein densates》。
只是瞅了一眼標題,安格斯便愣了愣……
關鍵詞很多,可控量子遂穿效應,還能攜帶資訊?
目光迅速的挪向論文的綜述。
“在寧氏理論被推出之前,過往整個物理學界對於微觀態的研究是以海森堡不確定原理為基準的,這一點也在量子遂穿的實驗室觀察中得到了證實。在量子力學領域,有限且極小機率的事情都不能排除會發生的可能。但在基礎實驗中,遂穿過程是不可控的且往往伴隨著波形走向劣質,而導致無法傳遞任何有效資訊……”
只用了一分鐘,安格斯便沉溺於這篇論文所描述的場景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