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投奔基礎試驗基地的科學家們已經不再侷限於艾德溫·喬治的引薦跟介紹。一件事情做的久了,誰還沒幾個至交好友呢?呆的舒服了,呼朋喚友都是基本操作。
而且寧為真心發現,凡是那些在科研方面好奇心重的科學家們還是很可愛的。絕大部分對於物質方面的追求並不高,也不太想些亂七八糟的事情。對於他們來說,工作時像三月這樣的科研助手才是他們最稀罕的。
畢竟誰會不稀罕一隻沒事趴在那裡養眼,有事了“喵”的一聲,馬上就能給予研究助力的超級實驗室助手呢?而且進行數學分析跟模擬進度還特別快,曾經要等兩、三天才能拿到的結果,基本上當天都能給出報告。以往要等幾周,甚至數月的大型複雜計算結果,現在基本上半個月之內都能有訊息。
這種效率也足以讓人愛上這裡的科研環境。
再加上從實驗室出來,想要放鬆時,還有能找到一、兩個知己喝上一杯,這環境是真心無敵了。
這也讓寧為感到非常滿意。
畢竟這些教授們的工資其實並不算高,在基本生活已經有完美保障的情況下,絕大多數人更追求精神上的滿足。尤其是許多喜歡錶達的科學家,有了三月這個貼心的助手,還能夠完全無障礙的使用華夏網際網路產品,這就更讓人感覺愜意了。
尤其是很反直覺的是,華夏絕大多數普通人其實潛意識裡要比那些西方的普通人更尊重知識,更尊重高階知識分子,這就是許多文化人能成名的原因。可惜的是許多人並不珍惜這一身份,活生生將“高知群體”這個原本褒義的詞彙,玩成了“磚家”而已。
比如這樣的科學家閒暇時想在網路上科普些東西,三月能手把手的幫他們申請整套各類網際網路產品賬號,企鵝微博、知否等等,還能實時把這些人想要發表的東西翻譯成中文,並將評論區那些中文的問題同步轉化為英文,或者其他語言……
不用怕這些發言沒人看,畢竟有三月這個小可愛呢……
雖然它遵守華夏的人工智慧法案,在每個社交平臺上只有一個賬號,但這並不妨礙它能詳解各個平臺的演算法,然後將這些內容精準的推送到那些喜歡這些知識的人群面前,來幫助這些科學家們在華夏俘獲大批粉絲。每一個公開發言都能極快收穫無數回覆跟提問,也能讓這些科學家在華夏迅速獲得歸屬感。
總之,三月是真的照著寧為的要求,把這些不遠千里來到華夏為推動世界科技進步做貢獻的科學家們在精神層面伺候得極好。這些科學家們自然也願意邀請三、五好友來一同奮鬥。
所以其實艾德溫·喬治的資料都不準確,從他的視野來看,這三個多月時間裡也就四十多位科學家、教授去了華夏,但實際上研究新理論基礎實驗室已經聘請127位常駐外籍學者。
這些還都是經過了考驗,的確是現在實驗室急缺的人才。
不符合要求的都被禮貌的勸回了。比如那兩位到華夏,又回到cern的物理學家,明面上的理由是待遇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實際上還是因為需求不匹配。如果真的有用,寧為是真捨得給出頂級待遇的。
別說這項研究國家已經撥款,就是他自己出錢也會把人留下來。
總之在這個春節,寧為覺得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不出意外的話,他幾乎有百分之百的信心能提前完成第一個十年計劃中最重要的任務——找到在宏觀世界進入尺短空間的方法。
但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當人對某項事情的預期是以不出意外的為前提的話,往往就會出現意外。
大年初二,寧為正打算跟往年一樣帶著江同學跟寧可,到那些一直幫著他的前輩們家裡都拜訪一圈時,接到了實驗室的電話。
“喂,寧,我是本傑明,你應該記得我對吧?”
這個時候就體現出記憶力好好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