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可能不太瞭解從空間站發射一束鐳射還能精準命中目標是個什麼概念,甚至認為這並沒有什麼難的……
不就是打靶嗎?
無非是距離遠點……
但作為NASA的中層人員,梅納德·傑弗斯還是很清楚的。以每秒七公里以上的相對速度掠過華夏京城上空,還能精準的命中預定好的靶位,這代表著空間站要以一個要求極為嚴格的姿態跟角度,把握住一個瞬時的時機,才有可能完成,瞬時所需要的計算量都是一個天文數字。
不說別的,光是一系列的座標轉換,都要消耗龐大的算力,近四百公里的距離在加上超高的相對速度,哪怕是0.1秒的角度差異,放大到地球表面可能就是數公里的謬誤……
而這還只是理論上所需要的計算資料。實際操作過程中,鐳射是從太空進入大氣層的,還要考慮許多別的因素,比如如何透過雲層。
如果這都能成功的話未來鐳射都可以用來傳遞無數資訊了,而且速率可能是現在的數倍。
眾所周知,無線電頻率越來越稀少,也越來越珍貴,無線電的波長也限制了資訊載量,理論上來說短波的鐳射能攜帶比無線電數千甚至上萬倍的資訊,而且還不受通道數量的限制,還更難破解。
如果真有這種準確率,理論上來說只要地面有足夠的接收裝置,就能讓衛星透過鐳射來高速傳遞資訊,當然前提是這些鐳射能無損的穿過雲層。
當然,從理論上來說如果鐳射發生器的功率夠大的話,用處還有很多,不過那些想想更可怕……
只是打心眼裡說梅納德·傑弗斯還是不太相信華夏真能做到這一步的,最重要的是之前沒有收到訊息,突然就來了這麼一出,不太符合科技發展的一般規律,即便華夏現在在人工智慧領域已經領先了一頭,可真要說到算力,還是他們佔優才對。
不過有了這些想法,報告卻好寫了。
有專家背書,還有一些佐證,這份報告說不得就會被重視,畢竟現在經濟環境不太好,想找華盛頓那棟建築要錢越來越難了,適當的放大一些未知技術,要求撥款的時候也能更理直氣壯一些。
嗯,說不得還能在新增一點想象,比如華夏人已經能夠實現太空對地面分米級的瞬時定位能力?
毫不誇張的說,他這篇報告寫好了,起碼能幫NASA多要個十億八億的吧?
……
同一時間,剛準備登機的寧為接到了張丁喜的電話。
“寧導,我們的螢幕已經佈置完畢,剛剛透過了測試!”
“哦,那不錯,辛苦了!”
“嘿,這次還真是有點累到了,您是不知道,這要求可比我們在學校搞那次高多了……我還好,實驗室那些兄弟們真的是好幾夜沒閤眼……”
“這樣,等開幕儀式之後我給你慶功,行了,不說了,我先上飛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