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大概算是給大家留夠了充足的學習時間……
對於寧思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來說,心情大概是極為複雜的。
當然對於華為跟其合作伙伴來說,肯定是極為愉悅的。
研發速度越快,意味著投入的資金越少,不說別的,寧思實驗室一線研發人員總計700多號人,加上後勤、行政、財務等等人員近千人的規模總是有的。
購買各種保險跟員工福利,按照月平均每個人頭需要支出40K計算,一個月就是四千萬的費用,提前半年完成既定任務意味著光是人力支出方面能節省2.4億的研發成本。
從這一點上就能看出寧為的價值了。
當然站在寧為的角度他也是沒有辦法。
整個三維矽通管背後的CPU生產設計鏈條他可以甩手不管,但最初的晶片指令集跟架構設計領域,他是責無旁貸的。而且短期內這件事還真沒法完全放手交給別人去做。
偏偏他不管是短期還是中期他都還是很忙的。
首先明年九月他就要正式帶手底下的直博生了,這首先需要他抽出一部分精力。
其次到了九月,寧班的孩子大二了,雖然他不需要直接代課,但也要開始關注一下孩子們的成績了,畢竟到了大二階段,有競賽要參加了,燕北大學針對優秀學生的科研培養計劃也開正式展開了,他也得想辦法給自家幾個得意門生更多的指導了……
除此之外,到了年底一些活動他也必須去參加了。
十一月中旬,醞釀了半年的院士增補名單已經正式公佈了,寧為赫然在其中,入選華夏最年輕的數學院士,用田言真的話說,頭頂上有了院士頭銜,接下來有些會議他肯定是推不掉的。
同時寧為還直接被選入了華夏科學院旗下的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的研究員,研究院的成立宗旨是解決華夏戰略需求中的重大數學問題,還沒法拒絕。雖然暫時沒給他安排什麼任務,這也是大家都知道寧為最近在做指令集的專案,以後肯定事情會更多。
除此之外,寧為還接到了通知。華科院的學術委員會已經開始討論將寧為吸納為正式委員……
得知這個訊息大概陸昌斌是最開心的。
畢竟未來不管是各種專案評選能否拿到支援又或者想拿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傑青、長江學者、各類科研獎項評定,等等,都少不了跟學術委員會的專家們打交道。
寧為成為學術委員會委員,加上他自身的影響力跟成就,如果在搭配上田言真的影響力,基本上在他所擅長的領域大概是沒人會公開反對他的意見。
但其實寧為對去稽核別人的專案並不太感興趣。因為權責相適的原則,要去稽核別人的專案他就得分出更多的時間跟精力去了解那些專案,然後給出自己的評價。這多少也要分出一部分精力。
所以寧為原本是想拒絕的,但是老田找寧為深談了一次,暗示寧為同學可以在這個位置上,發揮極大的作用。比如節省許多可能會被浪費的資金,因為他還年輕,而且科研方面的獨立性,讓他不需要給任何人面子,這可以從很大程度上可以讓他給出中肯的意見。
尤其是他這次加入委員會得到了許多在背後默默支援他的大佬們的強力推薦,所以寧為更應該抓住這個機會云云。
田導親自來做勸說,也意味著沒法推辭了。
除此之外下個月三月獎第一次對外公佈,他要站臺;年終跟許多單位的合作,都向他發來邀請函,希望他能去露個面,最重要的是,他本來計劃今年在物理層面起碼水平要達到對各個理論有所瞭解,並確定最佳的研究切入點,但現在進度還很緩慢,別說選擇最佳切入點了,那點碎片時間甚至根本不夠他將整個物理體系粗略的梳理一遍。
這很讓人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