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科技之錘> 337 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337 難! (1 / 4)

當然讓寧為感慨的可不止是這些孩子會玩,更多的感慨還是,這幫孩子真有錢啊……

果然能考上燕北大學的大都不是省油的燈,社團提出人直接出11萬,發起者們每人出7.5萬,這要多幾個發起者,分分鐘就能湊出上百萬。別說一般大學生拿不出這麼多錢了,寧為覺得起碼百分之五、六十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都沒法一次性拿出這麼多錢來。

不過想到他在新聞上看到的,許多優秀的學生高中時都會報名去南極科考,去一次費用往往在10萬+,寧為又覺得不太奇怪了。

寧班跟天才少年班又有區別,許多孩子本就在初、高中階段接受了最全華夏最優秀的教育,大機率是不太缺錢的。

周研平的話很快也佐證了他的判斷。

“……咱們寧班的同學也是很富裕啊,總共八個人,竟然只有一個人因為卡上錢不夠7.5萬還需要找家長要,沒有這孩子我們都沒法知道這事情。寧為啊,你覺得這事怎麼處理既能不挫傷這些孩子的積極性,又能妥善解決?讓一幫半大的孩子管理這筆錢,不太好吧?”

“這事你跟其他老師說沒?”

“跟露西和老魯商量過,不過露西覺得這壓根不是問題。她的意思是這是件好事情,只要孩子們沒有求助到我們,咱們不必過多幹涉。老魯也沒給出啥意見,好像也覺得不是什麼大事。不過我覺得這幾個人湊了好幾十萬,如果以後還有人願意加入的話,還可能有幾百萬,如果真因為這些錢鬧出什麼事情,可就不太好了。”

聽完,寧為了然的點了點頭,對於露西·羅恩跟魯東義的反應很符合兩人的性格。前者覺得學生們有什麼好的想法,當然應該鼓勵他們去做就完了,後者從來都覺得除了數學無大事,只要這些孩子沒有耽誤到學習,那就沒有任何問題……

不過站在周研平輔導員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當然要想的更多一些。

畢竟真的出了什麼事情,板子肯定首先打到他身上。尤其是寧班輔導員這個身份還是他主動爭取的。

“行吧,這個事交給我了,我回頭先問問他們是怎麼考慮的,然後再想想怎麼解決。”

掛了電話,寧為看了看時間,已經是晚上八點四十,按照之前他看到的軍訓計劃,大概還要一個小時晚訓才結束。訓練期間是不允許帶手機的,也就是說他有二十分鐘來考慮該怎麼跟這些天才孩子們溝通關於寧社的問題。

其實成立一個未來做科研的社團在老師們看來,還真沒啥毛病,只是這個社團交的錢明顯太多了。學生們一次拿幾萬塊出去,著實有些嚇人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寧班的獎學金到也的確撐得起這筆社員費,而且如果真的要孵化專案的話,其實這些錢也不算多。很多課題如果得不到學校或者教授們的支援,光憑學生的力量的確很難做成,錢就是很大的問題。

哪怕是學校裡的實驗室,學生們要為了自己的專案做一些實驗包括使用超算也都是要收費的,而且可能還需要排隊,往往儀器越貴收費也越高。雖然自家學校肯定有各種優惠政策,但如果沒有教授背書,很多時候申請都不一定能透過。

從這一點看,寧社的初衷肯定是好的。只是大一還沒到想著做這些的時候。如果是大三的時候這些孩子們有這個想法,寧為到覺得真的挺有搞頭。

到了那個時候,未來適合做研究的孩子也差不多被篩選出來了。用這筆獎金嘗試著孵化專案到是可行的,讓這些孩子們提前知道科研人的難處也沒什麼不好。

寧為還是把這些孩子們想的太簡單了。

在他看來,這幫孩子成立寧社只是為了寧社內部孵化數學專案,其實陳典誠從一開始就考慮的就是各種自然科學類專案如果寧社管理層都看好,都可以投資鼓勵,甚至有些類似於投行的味道了。唯一不一樣的只是投行投資一個專案,主要是看這個專案能否帶來收益,而他們是看能否推動華夏科技進步……

顯然寧社遠比投行更有理想。

二十分鐘一晃而過,寧為大概想好了談話的方式,便拿出手機調出了寧班的小群。

依然是之前他覺得有潛力的學生那個群,裡面沒有其他老師跟十六個學生,總計十七個人。寧社的提出者跟發起者都在這個群裡,所以寧為也懶得在拉一個群跟幾個人聊這件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