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科技之錘> 279 當三月小可愛再發微博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279 當三月小可愛再發微博 (2 / 4)

當然跟網路上各種普通網友的狂歡不同,那些相對專業的論壇裡才是真的炸鍋了!普通網友的狂歡純粹是靠人數的數量取勝,而這些專業論壇,那就真是一幫人在這裡蹲守著,不停刷著論壇的討論。

“這種立體結構真的可以嗎?我記得通管結構國外有些公司也在研究?”

“是的,據我所知IBM有類似的研究,之前我還看過他們的科學家發的論文,不過都是理論上的。上面也說了,這種結構看似美好,但還有很多問題沒能解決。國內關於這方面的研究還在起步階段,相關論文我都沒看到幾篇,。誰敢想突然就出來了。”

“真的假的?我怎麼有些不敢相信呢?這種三維結構散熱、噪聲干擾、立體通路連線,這些構造複雜程度都是幾何程度的提高啊,先不提製造的難度,這玩意是怎麼設計出來的?”

“別鬧,能上新聞聯播已經足夠說明真實性了。其實不上新聞聯播我都相信,我的導師參與了研究,剛剛一個電話過來衝著我劈頭蓋臉就是一通罵啊,什麼人家一個學數學隨隨便便做出來的成果,比我專門學這個的領先了幾個身為,問我每天是不是都在混日子!我真特麼的……”

“我去,樓上的導師怎麼跟我家導師一個德行啊?今天真的是無妄之災,我們做奈米材料研究的本來就夠苦逼了,天天實驗室忙成狗,結果還要說我們每天瞎忙做的都是無用功,比不過一個學數學的。我特麼要是學得懂數學,幹嘛要來學材料啊?”

“大晚上的公司技術部門緊急召集開會的路過。白天已經收到了訊息,但是沒有確認,剛剛幾乎是跟新聞同步確認了。接下來不用說了,今年都要忙了,要根據新的晶片規格設計新的主機板適配方案。對了,公司這邊也同步更新了極簡EDA的版本,跟大家說一下,未來想要繼續從事晶片設計這行,建議趕緊上手極簡EDA,現在個人版還是免費使用,不過根據內部訊息,可能馬上就要收費了。”

“極簡EDA?是之前江大軟體實驗室一直在推的那個EDA軟體嗎?我去,就去年他們的推广部門還來我們公司談過,結果公司領導那些傻子,人家免費送來一個全家套餐都不肯用,說是我們一線技術重新適應軟體成本太高,估計領導們此時正在追悔莫及中。”

“適應成本?據說極簡EDA軟體非常簡單易用,根本不需要什麼適應成本啊?我們現在才叫真的尷尬!這次晶片技術真的能推廣,那這個產業鏈可能又要重新調整了。剛剛微信群裡收到訊息,我們研究所可能要暫停之前光刻研究線路,轉而研究如何促進碳奈米管按照排序生長的催化劑了。剛發了通知,實驗室要重新安排學習相關內容,還特麼要考試,考試不過關說不得還得調崗處理!感覺我這幾年白學了。”

“我去?!光刻技術都不研究了?那這說明大機率是要玩真的了。不過太草率了吧?據說這晶片還是180nm工藝,用在射頻晶片上還好說,立體結構嘛,不算落後,但這工藝要是幾年沒法升級,用180nm技術做CPU、GPU怕是不行吧?這工藝落後太多了,效能咋跟上去?”

“應該不是全部,起碼我們搞鏡頭的還沒接到通知,上層樓的目測可能是華科院旗下搞光刻的研究所。不過無所謂了,既然射頻晶片能直接做出來,應該是會有技術儲備的。說不得其實有更先進的工藝,只是沒必要用而已。我估計主要還是散熱問題,電晶體密度太高,想不明白中間的熱度怎麼散發出來。”

“別說了,有些人牛逼是天生的!我特麼怎麼都想不通,一個搞數學的,他又會演算法,你說他做演算法吧,他還寫人工智慧,你說他是做人工智慧的吧,他現在又進軍半導體,還直接革了老材料的命,你說他做材料吧,他還搞出了新架構,所以,我真的想問問那位寧為大佬,他到底幹什麼的?這特麼才真叫把別人的路都走完了,讓大家都無路可走啊!”

“樓上此言差矣,這並不是讓咱們無路可走,這是直接開條新路,讓我們轉彎啊。也不知道我一大把年紀了,新東西還能學進去不。如果學不進去就慘了,果然時代要淘汰某些人的時候,根本不會提前打聲招呼。

……

對於這些認真討論的人來說,今天新聞那兩分鐘的內容,是真的會影響到他們未來的飯碗,甚至已經影響到了許多人未來的飯碗。高科技行業一款新技術的革新,可不止是那一條新聞那麼簡單,更不是網路上被熱議那麼簡單,而是代表著一個行業將迎來重新洗牌,甚至可能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更迭。

華夏央視新聞報道這條訊息的時候,正是大洋彼岸朝陽升起的時候,當華夏網路對於三維矽通管晶片技術展開廣泛討論的時候,也正是矽谷那些大型科技公司那些大佬們上班的時候。

當他們坐在辦公桌前時,面前的報告都是同一個訊息。

三維矽通管晶片?矽碳異構?CNMD架構?華夏前沿智慧科技研發中心?

真的,太突然了!沒有一絲絲防備。

看到這些訊息的時候大佬們的感覺大概是——昨天晚上到底特麼睡了多久?怎麼有種穿越時空到了未來的感覺?

很快,昨晚華夏央視新聞聯播那短短兩分鐘內容開始被一眾大佬們反覆仔細觀看,當然配文是由最專業的翻譯,將每一個詞都翻譯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保證這些大佬們不會錯過半點細節。

荒謬的感覺更甚了……

真的,在這個時代,革命性的新技術、新材料,真的已經很難悄無聲息的出現了。當數以萬計的聰明人幾乎將一個方向做到極致,任何對整個體系的微小改動,其實都是更多的聰明人一起為這一方向奮鬥努力的結果。

在這一過程中,會有許多論文問世,會有許多驚人的發現會引人注意,會有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訊息,讓人做足心裡建設,在這一過程中,還會牽引著世界資本金融市場的注意力,在一大批金融大鱷的操作下,相關概念股利好、利空輪番上演,一個新概念不把韭菜洗上幾回,那都不好意思說這是萬億規模的產業。

但這一次什麼都沒有,就很突然的,成果都出來了。

注意,是成果!華夏央媒的用詞,不是什麼試驗成功,而是直接把晶片造出來了,各項效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雖然許多大佬都很懷疑這個訊息的真實性,但那畢竟是華夏央媒,如果真沒點什麼把握,大機率不會在每天半小時的新聞節目上直接播出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