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當大家都入睡的時候,萬里之遙的美國許多單位卻開始了逆向操作。
比如許多知名大學的教授,都在課堂上提到了三月的這篇論文,如果說這只是在學術圈發酵的話,那麼科技公司的大佬們都選擇在各種場合提及三月這篇論文,就順利讓三月這篇論文火出圈了。
尤其是谷歌在十月五日舉辦的Cloudnext大會上,谷歌X實驗室首席科學家在大會上的講話,成為了三月這篇論文最強有力的助力。
“……大家都知道,谷歌一直致力於人工智慧平臺的研究,我們的人工智慧平臺一直致力於為所有人提供服務,我們為大家提供了廣泛的人工智慧工具,從為高階資料科學家提供的開發工具和服務,到自動學習模型的服務。”
“而現在我們注意到在《美國數學學會雜誌》上的一篇由華夏數學家三月教授發表的論文,這篇論文從數學理論上為我們搭建一個全新的機器意識提供了理論指導,我們的科學家們從這篇論文中看到了未來人工智慧的可能性。甚至已經開始了實驗室驗證。”
“我們相信,這篇論文搭建的理論基礎能讓我們構建一個全新的人工智慧平臺,這個平臺將可能向更高階的開發人員提供了一個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允許他們從接收資料到培訓和測試他們的模型,再到將它們投入生產。甚至可以使用它來預建模型!”
“上帝啊,我敢說這篇論文是十年來數學方面最神奇的腦洞,但更讓我們感覺振奮的是,這篇論文讓我們對人工智慧領域有了全新的認識!我不知道該如何形容我通讀這篇論文後的心情,但有一點我敢肯定,這篇論文將引領全世界人工智慧登上一個嶄新的臺階!”
怎麼說呢,從阿法狗橫空出世,直接戰勝了世界頂級圍棋高手之後,起碼在普通人心中奠定了谷歌在人工智慧的研究方向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
緊跟著次年穀歌釋出會上演繹了一段谷歌語音助手Assistant,自行撥打電話幫助主人預約去託尼老師理髮的片段,全程理髮店的接待人員都沒聽出對面竟然是人工智慧在主導這次預約,當時更是驚豔了全世界,引發了一場世界範圍內針對人工智慧的大討論。
現在谷歌X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竟然在這個領域盛讚一篇由華夏教授撰寫的數學論文,引發的反響可想而知。尤其是在這段話的末尾,這位首席科學家,跟寧為有過一面之緣的阿斯特羅·泰勒的一番話,更是讓無數人垂涎不已。
“我已經向公司高層建議,如果這位三月教授願意來谷歌任職,我願意將我的位置讓給他,並讓他直接負責新一代谷歌人工智慧平臺的搭建,我相信他值得這份禮遇。”
如此高的讚譽,讓三月這篇論文順利的火出圈,許多知名數學家都接到新聞記者的採訪請求,邀請他們評價這位神秘的三月教授以及她的論文。
“好吧,關於三月教授可能外界瞭解的並不多,但實際上她在數學界已經很有名氣,據我所知,好幾家數學類期刊都打算將今年最佳審稿人頒發給她。你們可能對論文審稿人這個概念不太熟悉,怎麼說呢,她的數學基本功極為紮實,在多個數學領域都有極為高深的造詣。這是數學界對她的普遍評價。”
“至於她的那篇論文我的確已經看過了,但因為我不是研究這個方向的,坦誠的說有些引理的證明過程我並不是太懂,不過我諮詢過幾位好友,他們都對這篇論文有著極高的評價。用純數學而不是其他技術手段來搭建一個機器意識體系是個極為複雜且難度極高的工程。”
“大家要知道讓只能識別0跟1的機器,擁有人類複雜的情緒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僅憑數學來做到這一點,所以並不是說有了理論,就能馬上創造出具備人類感情的程式或者機器來。這依然是漫長的過程,但毫無疑問的是,這篇論文的問世,讓現在我們專門研究人工智慧的科學家們有了一個理論的指導。是的,數學從來都需要去解決具體問題,它只是能指出一個正確的方向,這也正是數學的魅力所在。”
“總之,不管怎麼說,僅憑這篇論文,我想二十一世界最知名的數學家裡肯定會有這位三月教授的名字。唯一讓人遺憾的是,我聽說這位三月教授只是化名。好吧,許多數學家都有這樣或者那樣的怪癖,越是成功的數學家越是如此,但怎麼說呢,我希望能跟她喝上一杯,那肯定是件很美妙的事情。”
當然也有采訪時不同的論點。
“三月教授!好吧,我承認她也許的確很有水平,但事實上我並不認為谷歌想要邀請她去領導一個部門是個好主意。如果你們去多問一些人就知道,許多人都懷疑她的性格有問題,看問題極為偏激,很難跟人共處,更別提帶領團隊了。”
“為什麼?嗯,這一點你們應該去採訪那些專業數學期刊的編輯們,他們更有發言權。這麼說吧,她對同行研究成果評審意見永遠是極為苛刻的,甚至用苛刻來形容都不太準確,甚至可以說是惡毒。如果你從她的評語中看到對人格尊嚴的攻擊也不要奇怪。”
“是的,也許她是位很有能力的天才科學家,但我覺得我不可能跟她成為朋友。我們甚至沒法坐在一起探討數學問題,因為那可能演變成一場爭吵。我懷疑她沒有正常與人交流的能力,這大概也是她選擇用化名,而不是本名的原因!說實話,我不喜歡她!哪怕她在有才華,我也不願意跟她成為同事!”
當然,三月論文發表期刊的主編康納森自然不會被記者們放過。
“其實大家說的都沒錯。三月教授的確是位極有性格的教授,她的學術能力跟她的性格同樣鮮明。不過你知道的,我只是一個期刊主編,我每天的任務只是在無數論文中將其中最優秀的論文挑出來,然後發表在期刊上,至於數學家的性格跟人品其實不在我的考慮之列。”
“當然在這裡我也想說兩句,雖然她作為審稿人很多時候意見尖銳了些,但是我們之間的郵件溝通還算愉快。她其實也並不像有些教授形容的那樣完全不可理喻,我只能說這麼多了。起碼作為一位數學期刊主編,我很欣賞她。謝謝,我只能說這麼多了。”
……
真的,永遠不要小看當宣傳工具全力啟動時的能力。
也就是一天的功夫,全世界幾乎所有的科技愛好者都知道了華夏有位女數學家,她用化名發表了一篇論文,得到了包括國外名校教授、國外各大科技公司的追捧。
雖然不同的人給出的評價還是有些差異,但是三月教授的水平卻沒人質疑。
當這些所有的評價傳遞到華夏國內,沒有任何意外的,在國內默默無聞卻被國外交口稱讚的三月教授突兀的火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