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科技之錘> 121 原來這就是江湖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21 原來這就是江湖 (3 / 3)

寧為想了想,沒有選擇將拒稿理由發過去,而是將主編的那篇郵件隱去最後署名後,發了過去。

這次沒讓他等多久,魯東義給了回覆:“《數學年刊》是普林斯頓大學跟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共同出版;《數學新進展》由SpringerVerlag公司出版;《ActaMater研究院創辦。看了這段話我大概明白史密斯的論文為什麼沒有選擇四大頂刊而是《自然》了。”

寧為看著這條回覆,還沒想好如何回覆,電話鈴聲響了,師兄直接把電話打了過來。

“喂,師兄。”

“嗯,你已經回國了?”

“是啊,下午剛回學校,然後就收到了回覆郵件。”

說到這裡,對面沉默了片刻,開口道:“其實這種事你不是第一個遇到的。我有一個朋友,美國留學讀博期間花了大概一年半時間,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寫了幾十萬行Coq,正常情況下,如此大的工作量可能需要十個人寫上一年。他的導師對他的研究成果非常肯定,認為其具備突破性成果的潛力。於是他投了PLDI,也是他那個領域內的頂級會議。”

“結果也是被拒了。當時的情況是其他審稿人都透過了,但有一位審稿人,對論文中一個relatedwork的評價不公正為由說服了所有審稿人拒稿。後來轉投OSDI,同樣被拒。理由差不多,他比你更慘的是,當時有審稿人將他的原始碼公開了。這對他來說非常不利。”

“直到最後他投了POPL才終於透過。不過那個時候,一直拒他稿子的團隊已經發了相同研究課題的論文,並獲得廣泛好評,當時這件事情對我那個朋友打擊很大,不過他最終還是走了出來。”

寧為想了想,然後說道:“魯師兄,不是吧?你那朋友就這麼算了?”

魯東義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繼續說道:“你還記不記得過年的時候,你問我學術圈有什麼潛規則?我當時不想讓你對自己堅持的路產生懷疑,所以回答是學術圈哪裡有什麼潛規則。但其實有時候並不是這樣的。這種事也許不多,但只要在有競爭的領域,就在所難免。哪怕是頂級學術圈。”

“我那朋友其實挺不幸運的,但也是幸運的,雖然說這個方向的論文被卡,但他的導師大概是愧疚與他所受的挫折,讓他提前畢業,並幫他謀求了一個不錯的專案,然後他也毅然脫離了學術界,轉投工業領域,現在過得也不錯。說這些當然不是讓你放棄,而是告訴你,遇到這種事情,首先要據理力爭,不管做到什麼程度都能問心無愧了。”

“同理,不要因為一些註定見不得光的事,而喪失你對做學術的信心。正如那郵件末尾說的那樣,事實上,你能收到這封郵件,足以說明有人是在無條件支援你的,更多的人是知道你那篇論文的價值的。畢竟現階段我們對超臨界的分析這一類問題還處於一個相對蠻荒的階段。”

……

挺沉重的話題。

但跟魯東義聊完之後,寧為竟然覺得心情輕鬆了許多。

果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魯師兄,你知不知道這位領域內德高望重的先生,到底是誰啊?”寧為最後問道。

“從上面的描述,我大概能猜到。你去搜一下盧卡森·弗蘭德這個名字就知道了。不過怎麼說呢,如果我沒記錯,那位老先生應該也快60歲了。”

“哦,師兄您是說老先生半條腿已經進土了,蹦躂不了幾天就該領花圈了嗎?”

魯東義:“……”

“數學四大頂刊不投也罷,其實你可以跟史密斯一樣直接投給《自然》。”

“我也是這麼想的。”

“好吧,小師弟,對不起。”

“嗯?”

“當初好像不該給你科普這數學四大頂刊的。”

“不,師兄!我現在鬥志滿滿,泰戈爾曾說過醫治罪惡的最正確的方法是和它進行鬥爭!放心吧,師兄!交給我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