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就在寧為走出晚宴大門的同一時間,史密斯剛剛放下手中的鋼筆。
面前的電腦里正是寧為投給《美國數學學會雜誌》的那篇論文。
沒錯,這篇寧為的論文他也是審稿人之一,而且到現在已經足足審閱了二十多天了,中間編輯催過一次,因為其他稽核者大都已經給出了意見。
但他沒有理會,到不是想故意晾著這篇論文拖延時間,而是他審的更為認真,的確需要多些時間來研究這篇論文,理解論文中的那些數學思想。
此刻他已經決定給出自己的最終稽核意見——透過。
他大概知道其他稽核者應該是同樣的態度,起碼他沒挑出其中的毛病,有些遣詞造句在他看來略有問題,但考慮到對方並不是以英語為母語,這些小瑕疵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只是給編輯回覆的時候,還是讓他有些挫敗感。
這孩子,還在上本科啊!
果然,對於數學尤其是數論領域來說,天賦遠比所謂的勤奮更為重要。
承認天賦不如人,其實是件很痛苦的事。
羨慕啊!
做完回覆之後,整個人更是瞬間被一股難以言喻的空虛感所環繞,如果餘興偉此時在這位教授身邊,大概最能體會這種感受。
就好像以往做的事情都是些無用功,人生中許多的快樂都已經被人搶走。
百無聊賴之下,史密斯開啟了臉書,然後百感交集……
怎麼,他這是躲不過去了?
隨便重新整理一下,給他推送了這麼多關於那個小傢伙的訊息?
霍霍……
這孩子跑去SODA大會禍害演算法圈了?
也對,湍流演算法,某無良主編專門給他寄過一本,他還專門看過……
看到臉書上那些小朋友們極為純粹的情緒發洩,跟截圖和小影片中的內容,史密斯樂了。
這個華夏小夥子還真是挺可愛啊,60分鐘報告會上,給一幫世界頂級演算法界的大佬們普及NS方程方向的數論研究知識,這待遇……
於是,史密斯很開心的給所有的吐槽點了一圈贊。
話呢,他不想多說……
但給苦惱的小朋友們點贊,卻是可以的。
……
除了史密斯關注到這成批的吐槽,其實還有很多國內的人同樣關注到了這些年輕學生髮布的訊息。